-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五所交大历史溯源
中国五所交大的历史溯源——百年交大,天下一家
2014-04-25? HYPERLINK javascript:viewProfile(); WeAre
稍稍对中国高校有些注意的人都会知道著名的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但中国冠以交通大学名的却决不止这两所,至少西南交通大学和北方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也同样引人注目。北大未名BBS里有一个交大国际论坛,由这四所交通大学,加上亚洲名校、台湾的新竹交通大学共同组成。那么,这五所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相信大多数人除了知道上海交大与西安交大的血缘关系外,其他是一无所知的。因为交大的这历史太复杂,条理太乱,以至便是交大学生也不一定能说清楚。 交通大学前身南洋公学诞生于1896年,与同为盛宣怀创办的北洋大学堂同为中国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最早创办的大学。从此南洋北洋交相辉映,开创了中国高等教育史的新篇章。其实客观公正地讲,中国第一所具有高等学府意义的大学是北洋大学堂也即今天天津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则为第二。但由于19世纪末天津闹义和团,北洋大学堂师生被迫转移到上海南洋公学教学,因此近代中国第一批大学生是在南洋大学毕业,学生中较为出名仍在世的有曾任清华副校长的张维等。
北洋大学堂虽然早于南洋公学,但由于战乱原因,发展一直不如南洋公学,特别是抗日迁自西安联合北平其它院校成立北洋工学院,备受抗日战争战火摧残,已经逐渐消亡,直到解放后在天津旧址成立天津大学,但历史脉络已断,今非昔比。今日我们到天大网上主页上仍可看到“原北洋大学”字样,他们对历史传统的尊崇仍值得我们肃然起敬。话说回来,南洋公学由于地处上海,位于租界,免受战火侵拢,成立后发展很快,在本世纪二十年代中期前一直无可争议是中国第一高等学府,这当然一方面也是由于当时北大、中央大学尚末觉醒,而清华还末成立的原故。当时交大学生灿若星辰,出名的有黄炎培(后为共和国第一任政务院副总理)、李叔同、王安等。其中李叔同更是交大历史上独树一帜的人物,文词歌赋,样样精通,这在交大以工救国的办学百年历史上是罕见的。 交大当时教学用的全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原版教材,被世人称为“东方MIT”。可惜到现在五所交大已经无人敢再提当年之勇了。百年沧桑变化,真是令人感慨万千。 南洋公学创立后如同当时的政府变迁一样几经易名,甚至曾一度叫上海工业学校,直到本世纪十年代后期才有了个比较亮响的名字--南洋大学。可是好景不长,二十年代后,国民党政府为了加强交通建设和教育,把当时南洋大学和唐山路矿学校(即现西南交通大学的前身)和北平邮政学校(即现北方交通大学的前身)联合起来成立了国立交通大学,归交通部管辖。本部设在上海,依次称第一、第二、第三交通大学,后两所后来又称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和北平工学院。 据说正因为叫交通大学,后来唐文治校长确定校庆的时候,就定于4月8日,取自交通是为了“四通八达”的意思;另外有种迷信说法,是“四分五裂”,后来交大确实是四分五裂的命,分成了五个交大,院系调整的还不算数。话说回来,自从归交通部更名为交通大学后,就把交大定位于理工科大学了,交大发展的方向基本确定了。
本来南洋公学时交大是具有很好的人文基础的,原来有个南洋公学特班,班主任曾是大名鼎鼎的蔡元培,该班培养了不少人很有名气的人文艺术方面的人才(如李叔同)。当时上海大多文艺名流都来进修,如同今天的交大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一样。据说连当初在上海失意落魄的蔡锷将军在红颜知已小凤仙的劝说下也来弄了个研究生文凭(野史),由此可见很有名气。后来,南洋大学时期人文气氛也不错,因为唐文治校长是前清进士翰林,是著名国学大师,本专业当然要有些活。到了交通大学时期,文科消失殆尽。有名的校友邹韬奋,在交大读土木时由于交大理工科要求严格,读得半夜吐血,读不下去,只好转学到圣约翰大学去学新闻了。要是没有趁早跑,恐怕中国近代史上又少了位名人,这只能说是交大的悲哀。后来交大除了理工科外,三四十年代逐渐兴办了管理学院,成为中国较早开办财会、管理等专业的大学之一,可惜解放后又被院系调整,调到复旦、上海财大去了,当时交大在人文方面一个比较有名气、可称大师级人物的教授朱东润也跑到复旦去了。现在世界一流大学大都是综合性大学。交大由于先天不足,很吃亏的。 一个大学的发展与学校的领导紧密相关,一个好校长往往标志着学校发展的里程牌。北大有蔡元培、蒋梦麟、傅斯年;清华有梅怡崎、蒋南翔;浙大有竺可桢,路甬祥;在交大历史众多校长中,对交大发展起过重要作用的有盛宣怀、唐文治、叶恭绰、凌鸿勋、彭康,邓旭初(党委书记)。在二三十年交大名校长辈出,叶恭绰、凌鸿勋,还有黎照寰,交大也因此蒸蒸日上。当时交大的办学思路是建成“东方的MIT”,当时的交大的老师大部分是留美博士,水平非常高,如朱物华是哈佛博士,张钟俊是MIT博士,还有凌鸿勋,钟兆琳,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