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课程考试大纲.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汉语课程考试大纲

古代汉语课程考核大纲(本科) Ⅰ、课程考核的总体目标 为了考核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古代汉语知识及其能力,特制定了古代汉语考核大纲。遵循数量大、题型多样、难度适宜的原则,既考核学生对一些基本概念及理论的掌握情况,又要考核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Ⅱ、考核的主要内容 考试内容 能力要求 (1)能熟练掌握古代汉语文字、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结合古代汉语常识熟练掌握精讲篇目及指定的阅读篇目中的字、词、句等知识点,并能通畅的翻译成现代汉语。 (3)能利用所学古汉语知识标点并翻译有一定难度的文言短文。 知识范围 (1)通论:文字、词汇、语法方面的相关知识。 (2)文选:王力主编《古代汉语》第一册涉及的篇目。 考察内容 能力要求 (1)能熟练掌握古代汉语古书注释、修辞方式、音韵学方面的基本知识。 (2)结合古代汉语常识熟练掌握精讲篇目及指定的阅读篇目中的字、词、句等知识点,并能通畅的翻译成现代汉语。 (3)能利用所学古汉语知识标点并翻译有一定难度的文言短文。 知识范围 (1)通论:古书注释、修辞方式、音韵学方面的相关知识。 (2)文选:王力主编《古代汉语》第二册涉及的篇目。 Ⅲ、考核时间安排 1、本课程安排第三学期考试第四学期考察。 2、考试时间:110分钟 Ⅳ、考核的内容范围 绪论及常用工具书 第一节 绪 论 重点掌握: 一、古代汉语的含义。 二、文言文的含义。 一般了解: 三、古白话的含义。 第二节 常用工具书 重点掌握: 一、字典辞书的三种编排方式 二、几部常用字典辞书的主要优缺点: (一)字书:《康熙字典》的主编、部首、收字、体例、失误;《说文解字》的作者、部首、收字、性质、体例、性质;《说文》四大家的名称及代表著作。 (二)词书:《辞源》的部首。 (三)虚词:《经传释词》的作者、编排方式;《词诠》的作者、编排方式。 一般掌握: 三、了解常用工具书的使用方法及其性质。 文 字 第一节 汉字形体的演变及构造 重点掌握: 一、“六书”的内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概念及其特点、作用以及相互关系。 二、能够依据“六书”理论,分析一定数量的汉字结构,包括教材中的例字,课堂上涉及到的例字及系列练习一中的常用字。 基本掌握: 三、“六书”的名称及其由来。 一般掌握: 四、汉字的形体演变。 五、六书的局限。 第二节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重点掌握: 一、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的概念及特点。 二、古今字、异体字的分类。 三、繁简字的对应情况。 一般了解: 四、产生古今字、异体字的原因。 文 选 一、《郑伯克段于鄢》 (一)识记:《左传》的作者、性质以及历代注解情况。 (二)理解: 常用词:寤、亟、岩、佗、城、国、厌、图、毙、鄙、贰、厚、暱、完、启、封、羹、阙、施、锡。 句式及其他:惊姜氏、佗邑唯命、参国之一、何厌之有、为之所、生民心、夫人将启之、公赐之食、何谓、何患、隧而相见、是之谓。 二、《齐桓公伐楚》 理解: 常用词:处、风、虞、涉、履、共、徵、次、如、徼、社、稷、绥、池。 2、句式及其他:不虞君之涉吾地也、寡人是徵、岂不榖是为、先君之好是继、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三、《宫之奇谏假道》 理解: 常用词:假、辅、车、享、冯。 2、句式及其他:虞虢之谓、将虢是灭、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惟德是辅。 四、《烛之武退秦师》 理解: 常用词:军、东道主、行李、微、去。 2、句式及其他: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焉用亡郑以陪邻、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五、《晋灵公不君》 理解: 常用词:孰、靡、鲜、骤、贼、趋、搏、田、舍、饿、病、宦、竟、反、诒、书法。 句式及其他:莫之继、晋侯饮赵盾酒、提弥明死之、为之箪食与肉、我之谓、书法不隐。 六、《齐晋鞍之战》 理解: 常用词:陈、介、殷、险、殿、集、擐、即、援、败绩、越、奉、属当、摄、任、劝。 2、句式及其他:不介马而驰之、郤克伤於矢、师之耳目,在吾旗鼓、三周华不住、从左右皆肘之、故不能推车而及、有一於此,将为戮乎、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词 汇 第一节 古今词义的异同 重点掌握: 一、词义的沿袭与演变 (一)古今词义基本相同。这些词是汉语的基本词汇,它和汉语语法一起体现了古今汉语的继承性及稳定性。 (二)古今词义迥然有异。 (三)古今词义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1、词义范围的差异 (1)词义的扩大。 (2)词义的缩小。 (3)词义的转移。 2、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 (1)褒贬色彩的差异。 (2)词义轻重程度的差异。 3、词义义项多少的差异 (1)义项的增多。 (2)义项的减少。 二、词汇的继承与发展 1、新词的不断产生。 2、旧词的逐步消亡。 3、词义的继承与发展。 一般掌握: 三、沟通古今词义 沟通古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