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权限制.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利权限制

专利权的限制 姓名:陈志超 班级:07法硕 学号:1071909148 关键词:专利权 限制 利益平衡 不视为侵权抗辩 强制许可 侵权判定原则 摘 要:知识产权从制度设计到实施,都面临着对知识产权人的合法垄断与公众的合理需要这一矛盾的处理与调和:一方面,它需要通过赋予知识创造者或知识产品所有者一定期限的专有权,使其能够得到一定的物质利益和精神上的补偿,从而其心以及社会公众积极从事知识创造或对知识产品生产的投资,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知识财富。另一方面,它肩负着促进新技术和新知识传播、利用、推广的功能和使命,需要保护公众对知识产品合理利用的权利。本文侧重从利益平衡理论、不视为侵权情形、强制许可、侵权判定原则等方面探讨有关专利权限制的法律制度设计。 对专利权的限制,是指对专利权的效力的限制。根据专利制度的一般原理,任何人为生产经营目的实施专利都应当获得专利权人的许可,否则就构成侵权。但是,为了保护公共利益,专利法又明确规定,特定情况下的实施行为不必获得专利权人的许可,或者不视为侵权行为。 专利法中,法律的利益关系可以分为专利权人的垄断利益和专利权人之外的其他利益主体的利益两类。专利法是在专利权人的垄断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进行利益衡量、选择和整合得以实现动态平衡的制度安排。专利法有效地调整和平衡了专利权人的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之间的关系。 一、专利法中的利益平衡 在本质上,专利法与其他的法律制度一样,应该保护所有的社会利益,并在不同的利益之间实现某种平衡与协调。任何成功专利制度的关键都是在赋予专利权人的专有权和拥有一个开放与竞争性市场的公众利益之间达成精确的平衡,即“专利制度需要在发明者的利益和一般公众的利益之间达成平衡”。 陈子龙:“知识产权权利冲突及司法裁量”,郑成思主编《知识产权文丛》(第3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2页其实质在于对专利权这种私权的保护和包括专利权人的竞争者在内的社会公众对以专利为基础的知识和信息接近的利益平衡。我国有关专利的判例即指出,专利法的立法宗旨是 陈子龙:“知识产权权利冲突及司法裁量”,郑成思主编《知识产权文丛》(第3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2页 贺敏:“专利法中利益平衡的法理学思考”,《电子知识产权》2005年第2期。 虽然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在专利权人的垄断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之间平衡上有所侧重,并且整个专利法不全部限于专利权人的垄断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平衡,但这种平衡仍然是最具有实质性的。专利法通过一定制度机制,特别是垄断与反垄断、限制与反限制,大体维护了在专利权人的垄断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间的平衡。这种平衡也是一种动态平衡,它的建构是专利法在社会中有效运行的基础和保障。 专利法中的利益平衡,从专利权人方面看,是在专利法的制度设计上确定适度与合理的保护范围,在专利法的实施中对专利保护范围做出适当的、合理的解释与适用;从社会公众方面看,则主要是确保公众对专利技术的必要的接近和获得。在专利权不断扩张的趋势下,适度与合理的专利保护范围更关心的是避免过于宽泛的保护范围。从专利法的制度设计看,这种适当与合理的保护范围至少涉及以下问题。 冯晓青,《知识产权利益平衡理论》,中国政治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22页。 冯晓青,《知识产权利益平衡理论》,中国政治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22页。 1、专利权客体的合理界定。在一定的社会中,哪些发明创造应当纳入专利保护客体、哪此不宜纳入专利保护的客体,需要根据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知识产权保护的整体水平、该客体纳入专利保护的优劣,特别是给予专利保护与不给予专利保护在协调发明者和社会公众之间利益关系时哪一情况更适合来加以确定。原则上,专利保护客体的范围应当与当时的经济技术发展状况相适应。伴随着专利保护水平的提高,专利保护客体的范围也需要扩展。但在被扩张的专利保护中,依然存在着确定适当的保护范围问题。例如,当基因领域成为专利保护客体范畴时,不能认为所有的基因技术都应当纳入专利保护客体之中。 2、专利权内容和使用方面的合理确定。专利法对那些在技术上只有微小改进的发明不给予保护,旨在使其他人在以前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专利法敢赋予了专利权人一系列的专有权利,如根据我国《专利法》规定,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权的范围包括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擅自为生产经营目的的制造、使用、销售、许诺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销售、许诺销售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但是,专利权的这些专有权的行使不应当构成对公众正常接近专利技术和相关的知识和信息的限制,也不应当妨碍到附载专利技术的专利产品的市场流通。这样,就有了专利法中的不视为专利侵权的“侵权例外”的制度安排,如“专利权用尽”、“专为科学和实验而使用专利”等特别是“在

文档评论(0)

sy7821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