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消化和吸收13576
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第一节概述
消化器官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对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为人体提供营养物质、水和电解质,以保证新陈代谢的需要。
消化是指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分为:机械性消化,即通过消化道的运动把食物磨碎,使之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不断地将食物推送到消化道远端,最后把不能消化和吸收的食物残渣以粪便的形式排出体外。化学性消化,是指通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进行化学分解的过程。
吸收是指食物的成分或其消化后的产物通过消化道粘膜的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特性
消化道平滑肌的伸展性大,能够适应食物容量的变化。经常处于一种微弱的持续收缩状态,即紧张性,这使消化道内经常维持一定的基础压力,有利于胃肠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位置。平滑肌对电刺激不敏感,但对温度变化、化学和机械或牵张刺激很敏感。
(二)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
1.静息膜电位 幅值为-50~-60mV,主要由K + 的跨膜扩散造成,生电性Na + 泵在静息电位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慢波电位 消化道平滑肌细胞在静息膜电位的基础上产生自发去极化和复极化的节律性电位波动,称为慢波电位。因慢波决定平滑肌的收缩节律,又称为基本电节律,也称电控制活动或起步电位。
3.动作电位 当消化道平滑肌的慢波去极化超过阈电位时就产生动作电位。又称为快波。
二、消化的神经调节
(一)中枢神经系统对消化道功能的调节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两条途径调节消化道功能:①直接作用:通过交感、副交感神经(主
要是迷走神经);②间接作用:通过体液途径即激素或神经内分泌途径。
(二)内在神经系统
内在神经系统又称为肠神经系统,由分布在从食管至直肠的消化道器官内数目巨大的神经元和初级、次级、第三级神经纤维组成的神经网络构成。
分为:①肌间神经丛,位于纵行肌和环行肌之间,主要与调节肠运动有关。②粘膜下神经丛,位于消化道粘膜下,粘膜下神经丛主要调节胃肠道的分泌和局部的血流量。
(三)外来神经系统
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兴奋时能抑制胃肠活动,减少腺体分泌,其作用途径有二:①小范围内通过去甲肾上腺素直接抑制平滑肌;②大范围内通过去甲肾上腺素抑制肠神经系统的神经元。
副交感神经来自迷走神经和盆神经。兴奋时大多数节后纤维释放乙酰胆碱,引起胃肠运动增强,增加腺体分泌。
三、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消化液的主要功能有: ① 消化酶分解食物的各种成分;②稀释食物,利于消化产物的吸收;③改变消化道内的 pH环境;①消化液中的粘液、抗体和大量液体,具有保护消化道粘膜免受化学性和物理性的损伤作用。
四、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
(一)胃肠内分泌细胞
1.开放型细胞 分泌颗粒集中于细胞基底部。颗粒膜与细胞膜相融合,将内容物向细胞外释出,成为胃肠激素。
2.闭合型细胞
(二)胃肠激素的分泌方式
1.内分泌 胃肠激素直接释放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远处靶细胞而起作用。
2.旁分泌 胃肠激素通过细胞间隙,扩散到邻近靶细胞而发挥作用,称为旁分泌。
3.神经分泌 胃肠激素作为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质起作用的,属于神经分泌。
4.自分泌 胃肠激素分泌到细胞外,扩散到细胞间隙,再作用于分泌该激素的细胞的受体而发挥作用,称为自分泌。
5.腔分泌 内分泌细胞把胃肠激素直接分泌入胃肠腔内发挥作用,称为腔分泌。
(三)胃肠激素的作用
1.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的运动。
2.营养作用 具有促进胃肠道组织的代谢和生长作用。
3.对其他激素释放的调节作用。
(四)脑一肠肽
胃泌素、生长抑素、胆囊收缩素,P物质等,既存在于胃肠道,也存在于神经中枢中。
第二节口腔内的消化
一、唾液及其生理作用
三对主要的唾液腺: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
(一)唾液的性质和成分
中性,水分约占99%,有机物主要为粘蛋白,免疫球蛋白、唾液淀粉酶、溶菌酶等。
(二)唾液的生理作用
①化学性消化作用;②对口腔起清洁和保护作用;③湿润口腔,利于说话与吞咽;④溶解食物引起味觉。
(三)唾液分泌的调节
属于神经反射性调节,包括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调节唾液分泌的基本中枢在延髓。
支配唾液腺的传出神经以副交感神经为主,其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加强腺细胞分泌活动,唾液分泌增多。交感神经兴奋也能引起唾液分泌中等增加。
二、咀嚼
咀嚼是随意运动,牙齿的咬切和研磨,舌的搅拌,使食物与唾液混合,形成食团,便于吞咽。
三、吞咽
吞咽是把口腔内的食团经咽和食管送入胃的过程,由一系列高度协调的反射活动组成。分为三期:
第一期为口腔期,指食团从口腔进入咽。为随意期。
第二期为咽期,指食团从咽进入食管上端。
第三期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