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泾――吴越之交 古镇幽悠.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枫泾――吴越之交 古镇幽悠

枫泾――吴越之交 古镇幽悠 枫泾是典型的江南古镇,宁静而祥和的小镇,低调地讲述自己1500年的故事。古镇的风情,不是万种;古镇的节奏,不是明快;古镇的态度,不是激烈。这里,只有幽悠的韵味,水乡的宁静。 江南有很多味道糯糯的古镇,走在里面,感觉到生活的千年积淀,文化传统的历代传承,甚至空气中都会有一种香腻的味道…… 光阴故事 从上海驾车上沪杭高速,半小时后,就会到达枫泾。枫泾是上海最边上的一个小镇,可谓是上海的西南大门,也是历年历代的交通要道。 江南的水乡古镇,这几年,陆陆续续被开发了很多,随便哪个拿出来一说,都有着深厚的身价底细,个个不容小觑。枫泾,就是这样一个江南小镇。 枫泾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集镇,周围水网遍布,河道纵横,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港”之称。枫泾历史悠久,2000多年前,这里已有百姓生息。1500年前,这里开始形成集市,名曰白牛市。在元朝至元十二年(1275年),正式建镇,谓白牛镇。从明代开始,枫泾镇就实行南北分治,南边属于浙江省,北边属于江苏省,中间一条河把枫泾镇一分为二。历史上,浙江属于越文化的代表,江苏属于吴文化的代表,而枫泾镇,正好跨吴越两界,枫泾的泾河就是当时吴越的交界,河的一边,有着吴文化的精粹,河的另一边,有着越文化的点滴,两种文化交汇,就聚集在这条泾河里。 现在看来,这条浓郁的河水还在荣辱不惊地养育着两岸的人们,把千百年的生活气息悄无声息地吸收又散发开来,把千百年来的历史文化传承讲述了一遍又一遍。古镇中,小街两旁民宅小院,林木荫翳。这里的人们,在这种文化传承的津韵中,悠悠然然地生活着。 枫泾的河街都是一边人家枕河,一边人家面河;面河的人家都搭有廊棚,白天,年轻人去上班,老阿婆们就在廊棚下洗菜浣衣,慢慢悠悠,不急不躁,天气好的时候,就躺在乌青的竹椅上晒晒太阳,打打小盹。旁边一只慵懒的猫,在认真地“洗脸”。古镇的味道,就在这点点的光阴中,慢慢弥漫开来…… 古镇韵味 枫泾古镇现在已经开发了十多个颇具特色的旅游景点,包括金山农民画村、丁聪漫画陈列馆、程十发祖居、朱学范故居、顾水如故居、人民公社旧址、三桥广场、三百园、施王庙、性觉寺、天命堂、东风火政会、丁蹄作坊、古长廊、桥湾里、枫泾古戏台、金枫酒事馆、百年桂花园等。这些景点,有的是文物古迹,有的是自然风光,还有人文历史,生活风俗,每个地方都讲述了枫泾的故事,枫泾的传说。 进入三间四柱的“枫泾”石牌楼,就是进入枫泾古镇了,沿着包围老镇区的市河和分岔小河,穿进“东栅”石坊,走在青砖石板的沿河老街上,几步就会有一座石桥,桥两边的古建筑群沿着河街铺开来,逶迤绵延的黑色廊棚,黑色青瓦,狭长的小弄,正所谓古巷通幽。沿着挂满一盏盏大红灯笼的廊桥继续走下去,就到了古镇的中心了。 长廊东首城隍庙桥堍,有一座红色的西洋式建筑,在一片江南风格的明清建筑群中分外显眼,这里就是东区火政会旧址,是目前上海地区仅存的较完整的近代消防机构,门前河中停靠着一艘红色的救火船,是上海最后一条水上救火船。枫泾的古建筑,大部分都是木质结构,这个救火船可谓是必备之物。 过桥,就到了“唔呶喔哩”,“唔呶喔哩”是枫泾话“我家里”的意思,吴侬软语念起来,多了一份水乡的韵味,也带出枫泾对客人的欢迎之情。 枫泾的景点,慢慢修复了很多,其中比较有特色的,就属“人民公社”了。这里全面保存了当年人民公社的物件,就连当时的黑板、文件、报纸等,也都是原件。人民公社里有全国种类最多最齐全的毛泽东像章,还有各种各样的粮票布票油票等,其中有一个最小面值的油票,是一滴油的油票,买的时候,要拿筷子蘸一滴油,这样就卖掉了。现在有年纪大的人来这里游玩,看到这些票据,会激动地讲述自己当年的见证。 和平街上的“三百园”,石砌院门,三进大院,是枫泾保存最大的古建筑,为宋朝官员陈舜俞的住所,现在辟为收藏馆,收藏着“百篮”、“百灯”、“百行”。百篮馆设在中间一排楼房,前有庭院,一只巨大的古代元宝篮仿制品,摆放在庭院一侧中央,成为百篮馆的标志。馆中收藏了江南水乡农家的各种提篮,有出生时睡的摇篮、读书时提的书篮、摆在家里的礼篮以及日常用的饭篮、菜篮、上坟祭祖用的香篮,做寿用的寿篮、女工用的针线篮以及蒸东西的烘篮、烟篮等等琳琅满目。从反映枫泾风貌的民谣“河多桥多弄堂多,唔呶喔哩篮头多”中就可以看出篮子在人们民生中所占的地位。 “百灯”馆里,有着上百种灯,最常见的油灯,宫廷用的官灯,还有最早的街灯,这里都有展出。然后就是百行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俗语大家都知道,但是,三百六十行究竟有哪些行呢?答案就在百行馆。看完了三个馆,别忘了走到“三百园”的后花园里看看,小小的园林,精妙地布置成春夏秋冬四个景区,别具匠心。 枫泾,除了古镇,还有新镇,新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