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摘 要: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很容易遭受到病虫害而致使水稻减产,减少了农民的收入。因此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防止水稻病虫害的必要性。目前通常是以化学药剂防治为主,在造成病虫死亡的同时也会影响水稻的质量和破坏生态平衡,寻求环保的防治手段是未来水稻防治技术发展方向。
关键词:水稻 病虫害 生物防治 化学防治
水稻的病虫害是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常遭病虫危害造成产量下降、品质变劣。水稻病虫害主要防治的是水稻生长期间的稻瘟枯病、水稻螟虫、稻飞虱、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它们对水稻的危害较大,应重视防治。本文从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分析对比说明防治技术的重要性和优越性。
一、广东省高要市水稻病虫害防治情况
高要市地处广东省中部,西江下游,东与珠江三角洲腹地接壤,西与粤西相连,是广东省粮食生产大县(市)之一,也是国家和广东省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市)。据高要市植保部门提供数据显示,2011年,我市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总体轻于常年。据统计,今年全市病虫草鼠549.17万亩次,防治面积达692.81万亩次。其中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227.74万亩次(稻瘟病10.94万亩次,纹枯病48.93万亩次,稻飞虱76.46万亩,卷叶螟56.28万亩次)防治面积达272.52万亩次;果树病虫害中等发生,其中柑桔病虫害发生面积78.33万亩次,防治面积107.32万亩次;蔬菜病虫害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25.89万亩次,防治面积163.25万亩次。
二、目前主要的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目前水稻的防治技术分为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专业化统防统冶几种技术措施。其中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是目前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中应用最广的。生物防治主要是通过利用和保护病虫害的天敌,开展生物防治,主要措施是引、诱、禁、保的措施。化学防治主要利用工业生产的化学药剂直接杀死病虫的防治手段,根据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准确掌握防治指标和防治适期,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实现有效控制病虫的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1.生物防治技术
在水稻生长过程中,选择在移栽期前做好大田灭螺工作,每667m2稻田用茶麸3~5Kg左右,尽量粉碎,于傍晚措施;抛插秧后30d内不施用杀虫剂,保护和利用天敌;使用BT防治水稻螟虫和稻纵卷叶螟,枯草芽孢杆菌防治稻瘟病,井岗霉素防治纹枯病;稻鸭共育治虫治草技术,在水稻分蘖盛期,每667m2稻田放养15日龄鸭子12至15只,破口前收鸭。
2.化学防治技术
化学防治是水稻病虫害的防治的辅助措施,根据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指标,选择高效、低毒和低残留的对口化学药剂,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减少农药化学污染,两种以上的病虫害选择使用具有兼职作用的拨那个药复配剂,禁止使用剧毒和高残留的农药,严格控制最后一次用药时间和剂量。
三、病虫害的生物和化学防治技术的试验
根据化学和生物防治技术的理论,我们在广东省高要市蚬岗镇水稻高产示范区对于两种防治效果进行比较。广东高要市以前的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螟蛉、稻苞虫和黏虫病虫害的情况比较严重,2011年根据观察早稻的生长情况,将即将发生病虫害的水稻试验田分成面积约为3000㎡的三块,其中三块之间的距离达到1km左右,防止各种防治技术之间的相互影响。
实验一、在即将发生病虫害的水稻田不做任何防治措施。
实验二、利用长沙稻螟赤眼蜂进行生物防治。长沙稻螟赤眼蜂飞行距离8~10m,一只蜂可寄生虫卵20~25粒,特别对夏季高温有较好的适应性,田间繁殖能力强。总共将1万只赤眼蜂分10个点投放677㎡的水稻试验田,每个点约1000只。用1.6m高的主干和防水纸杯将赤眼蜂卵卡做防水处理,距离水稻约50cm高,在1周内,667平方米病虫超过300只再补充赤眼蜂卵卡,超过15000粒之后不再补充。
实验三、使用化学防治手段。在5月10日和7月4日每667m2用48% 毒死蜱(绿憬)l00mL防治第1代二化螟和第2代稻纵卷叶螟;667m2用稻病通杀40g,在苗期、分蘖盛期、始穗期分别防治1次稻瘟病;5月28日每667m2用30%苯甲?丙环唑(爱苗)20mL防治纹枯病;6月24日600㎡用吡蚜酮(安邦)16g防治稻飞虱。早稻整个生育期指导施药3次,用WS-18型手动喷雾器喷药,每667m2用水量为25kg。
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比较
试验效果评估 :通过上面的试验的结果,我们可以很清晰地得出对于已经发生病虫害的水稻采取防治措施的必要性。从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效果来看,化学防治的效果略强与生物防治,因为化学防治的可控制方面比较强,生物防治方面对生物的可控性较弱;从经济成本来看,化学防治是现阶段最经济的防治技术;从环境角度来看,生物防治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