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 第二章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第三章 地球的内部圈层及地球的物理性质;划分依据:;第一节 地球的内部圈层
一、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震波
地震波:是地震所激发出的弹性波在地球中传播的结果,包括纵波(P)、横波(S)和面波(L),其中前两者最有意义。
(1)纵波/原波:质点振动方向与地震波传播方向一致的波。
特点是:能在固、液和气态中传播,比横波速度快,是横波的1.73倍。
;一、地球内部圈层及其划分依据—地震波
(2)横波/次波(S):是指质点振动方向与地震波传播方向垂直的波。特点:只能在固态中传播。
当遇到不同介质的突变界面时,地震波射线就会发生反射和折射,而且其传播速度也会发生变化,这界面称为波速不连续界面。;一、地球内部圈层及其划分依据—地震波
(3)面波(L):最后到达的地震波,沿地球表面传播,像波浪起伏式传播, 是破坏性最强的地震波。
; 二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1 地球内部主要波速不连续界面
大量研究发现,地震波速随深度而
递增,并在地球内部出现了2个明显的
一级波速不连续界面:
(1)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
(莫霍面)
1909年由南斯拉夫学者莫霍洛
维奇发现,其深度在大陆之下平均
33km处,在大洋之下平均为7km。
特点:在该界面附近,纵波速度
由7km/s突然增加到8.1km/s,
横波从4.2km/s突然增至4.4km/s。
该面之上的部分为地壳。 ; 二 地球的内部圈层划分
1 地球内部主要波速不连续界面
(2)古登堡不连续面(古登堡面)
是1914年由美国的古登堡首次发现,
这个面位于地下2885km的深处。
特点:在该面上下,纵波速度由
13.64km /s突然降低为7.98km/s,
而横波由7.23km向下突然消失。到了
5155km处又重新出现。
通常把古登堡面以上至莫霍面
之间部分称为地幔,古登堡面
以下至地心的部分称为地核。; 二 地球的内部圈层划分
此外,在地下60~250km深度带内,地震波速降低5~10%,但其上下无明显变化,我们把这一地震波的低速带所构成的圈层称为软流圈,软流圈之上的部分由岩石构成,统称为岩石圈。;地壳;二 地球的内部圈层划分
2 地球内部圈层特征
(1)地壳
地壳是莫霍面以上的地球表层。其特征有:
a.厚度:5~70km之间。其中大陆地区厚度较大,平均为33km;大洋地区厚度较小,平均约7km。总体平均厚度约16km。
b.体积:占地球总体积的1.55%,而质量仅占地球的0.8%。
c.密度:一般为2.6~2.9g/cm3。
d.成分及状态:由固态岩石所组成,包括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三大岩类。 ;2 地球内部圈层特征
(2)地幔(圈): 是指莫霍面之下至古登堡面的部分。特征:
a. 厚度:约2650~2850km,占地球体积82.3%;
b. 密度:3.5~5.1g/cm3;
c. 物质组成:由固态物质组成,主要为铁镁硅酸盐矿物,顶部60~250km为软流圈;
d. 结构:以650km深度为界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次级圈层。 ;2 地球内部圈层特征
(3)地核:是古登堡面至地心的部分。特征有:
a. 体积:占地球的16.2%,而质量占31.3%;
b. 密度:为9.98~12.5g/cm3 ;
c. 结构:可分为三层,外核(2885-4170km),液态,横波不能通过,纵波大幅衰减,平均密度10.4g/cm3;过渡层(4170-5155km)呈过渡状态;内核(5155km-地心)为固态,平均密度12.9g/cm3;
d. 物质成分:以铁镍为主(铁和镍的合金)。 ;圈层名称;第二节 地球的物理性质
包括:密度与压力、重力、磁性、地热以及弹塑性
一? 密度与压力(自学)
(一) 密度(自学)
根据万有引力计算地球的质量为5.974×1021吨,有了这个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下面的参数:
1 平均密度:5.516g/cm3
2 地壳表层的密度:2.7~2.8g/cm3
3 壳幔界面/莫霍面(地内33km处):3.32g/cm3
4 核幔界面/古登堡面(2885km处):自5.56陡增至9.98g/cm3
5 地心(6371km)处:12.51g/cm3; 一? 密度与压力(自学)
(一)密度
(二)压力(自学)
地球内部的压力是指不同
深度处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实质
上是压强,地内压力随深度而增大:
地下10km处:压力1kpa
莫霍面(33km处):1200Mpa
古登堡面(2885km处):13.52
万兆帕
地心压力:36.17万兆帕
(1大气压=10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村干部考试试题.docx VIP
- 项目核心筒内爬式液压布料机施工方案.pdf VIP
- 物流师(二级):配送管理三.docx VIP
- 限制类医疗技术(2025年版)及相关管理要求.docx VIP
- 2025上海市宝山区高三英语二模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2025上海市长宁区高三英语二模试题及答案.pdf VIP
- 心悸ppt课件_原创精品文档.pptx VIP
- 【2025届上海高三英语二模】2025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英语二模试卷与答案.pdf VIP
- 多级逆流双极膜电渗析系统再生酸碱操作规范.docx VIP
- 2025四川泸州古蔺县人民法院招聘劳务派遣制审判辅助人员10人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