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旦――绍兴路9号小传.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花旦――绍兴路9号小传

花旦――绍兴路9号小传绍兴路以前叫爱麦虞线路,隶属法租界,花园洋房,高级公寓,新式里弄,遍植梧桐及花坛。一些知名人士,如旧上海市长吴国祯、黑帮大亨杜月笙、交际花王吉等,均在此置备产业。作为上海市保护建筑的绍兴路9号,属法国警察博物馆。博物馆内设俱乐部,有舞厅、剧院、咖啡室、吸烟室,供法国公董局的警察以及家属消遣。细节部分Art Deco的风格,比如一个个唇印,遍布在这里、或者那里。 到了周末,绍兴路比如时巴黎的荣军院,静谧的街道上,散散落落,法国女人的裙裾,法国孩子的童车,法国男人的雪茄。他们用秋天最初的一片梧桐树叶,寻找着与法国相似的生活。五十年代,绍兴路9号改作京剧院,这样,这栋房子的下半段就和一个带着戏班子移居上海的女人勾连起来了。 在三四十年代,北京中华戏曲专科学校的“四块玉”,曾经名噪一时。她们是该校第四科的四位女生:李玉茹、李玉芝、侯玉兰、白玉薇。毕业以后,李玉芝和白玉薇先后移居海外,侯玉兰在60年代因体弱多病而辍演。只有李玉茹艺术之树长青,直到前几年,她还参加在北京举行的纪念艺术大师梅兰芳的演出。李玉茹的戏路极宽。她8岁入戏校学习,得到王瑶卿、程砚秋、律佩芳、吴富琴诸名家的亲传,以行当论,青衣、花旦、刀马旦,她都能演,以流派论,梅程尚荀,她都擅长。1940年,中华戏校因拒绝日伪接管而宣布解散。李玉茹这时已经毕业,遂集合一班同学,组班演出。校长金仲荪亲自为她的班子起名“如意社”。起初在北京演,年底赴上海演出。由李玉茹挂头牌,武生王金璐挂二牌,特邀马(连良)派票友纪英甫为当家老生,挂三牌。纪英甫由此改名纪玉良。1941年正月初一,“如意社”首次与上海观众见面。日场是李玉茹的《鸿鸾禧》、王金璐的《挑滑车》;夜场是纪玉良主演著名的“马派双寺”--《法门寺》和《甘露寺》,均极受欢迎,成了南北驰名的梨园新人。报章上的赞扬文字也很多。 五十年代起,李玉茹任上海京剧院院长,依然是老的做派,院子里设了学馆。李玉茹一大早的就来到院子,与一班学生扯嗓子,练身段。 花旦总是美丽的,婀娜的,风情万种的。京剧里,恩恩怨怨,是是非非,悲欢离合,都是花旦惹出来的。 李玉茹是花旦,无一例外,李玉茹的韵致是令人过目不忘的。 她走路的样子很轻,像是叶子飘过。她脸上隐隐约约,透着悲情。前面七十码就是京剧院,她像去赴死。 红卫兵已经等在那里。 京剧院的楼梯是乳白色大理石的,她一级一级地踏上去,比如慢镜头。她要拖延,拖延一个她不要也不愿的命运――她不要自己穿得这么寒酸地出现,她不愿被人按下头颅。 一个红粉佳人,在一个缺少神性的年代里,她必须为自己的美丽和名声付出代价。 站在那里,前尘往事,清清楚楚。 1947年,那个秋天,她22岁,正参加大来演出公司组织的剧团,在上海挂牌演出。一起挂牌的,有李少春、叶盛兰、叶盛章、袁世海,有时还与周信芳先生同台演出。这样年轻,能与众多名角争辉,是很不容易的。但是,演技再高,在那个社会里仍被鄙视为“戏子”。 一天,她和周信芳同台演毕麒派名剧《坐楼杀惜》,遇到了两位气度不凡的观众。其中一位以十分内行的语言直言不讳地对她说:“您的戏,传统规范都有了,可是缺少神,淡而无味,与周信芳先生相比,内心的东西少。您要学他的戏的节奏,不要程式化,要化程式,不要被四功(唱做念打)五法(手眼身法步)捆住。”这位观众,就是刚从美国回来不久的曹禺,和他同行的,是巴金。 曹禺的名字,于李玉茹,如雷贯耳。她看过的第一个话剧,就是曹禺的《日出》。抗战时期,她又看了曹禺的另一个话剧《蜕变》,她迷上了曹禺的戏:《雷雨》、《北京人》、《原野》。 渐渐,她把曹禺当成了自己的老师或是兄长。她经常到曹禺的家去拜访。 李玉茹原是苦孩子,她的父亲是北平的贫民,很早死去,她和母亲相依为命,从小没念过多少书。一日,曹禺拿出一套书,罗曼 老上海的四马路是奇怪的。妓院、戏院、书店,还有很多著名的馆子都在这条窄窄的街面上繁荣着。白天,这里多的是文人墨客,晚上,路灯下,巷子里,是情形诡异的各路嫖客。 40年代,柯灵先生主持的《万象》杂志社就在这条街上的一个亭子间里。初出芙蓉的张爱玲,穿一件碎花布旗袍,夹一个布包包来找柯灵。布包包里装的是她的小说。 一幅学生的样子,李玉茹亦常在这条街上买书。那时光,曹禺家有什么书,李玉茹也买什么书。 临近解放,党为了保护进步知识分子,安排曹禺等人经香港到北平去。这时,社会上谣言很多,秩序混乱,李玉茹只会演戏,不懂得时局的人不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命运。曹禺怜香惜玉,语重心长地对她说“你是一个演员,没有田,没有地,应当留在上海,好好演戏。你是很有希望的,前途一定会更好。” 李玉茹很乖,留在了上海。 天下有情人要终成眷属,先要相遇,再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