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新品种庐花10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docVIP

花生新品种庐花10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花生新品种庐花10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花生新品种庐花10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庐花10号是安徽省肥东县花生原种场选用蛋白质含量高、适用性强、抗逆性好、符合江淮区市场需求的珍珠豆型中小果花生为亲本,母本肥东小二洋(地方品种)×父本中花117(中油所),经有性杂交(单交)运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花生新品种。该品种具有蛋白质含量高、适用性强、抗逆性好等优点。2011年1月通过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登记委员会评审(晥品鉴登字第1005003),适宜在蚌埠、淮北、阜阳、淮南、江淮地区、皖南山区种植。 1选育过程 1994年用父本中花117和母本小二洋进行杂交;1996年单株筛选,选出优良单株;1997年进行株行比较,选取优良株行;1998年进行株系对照,选取优良株系;1999年进行小区试验鉴定和品系繁殖;2000—2004年进行场预试比较;2005—2006年参加全国(长江流域片)花生区试;2007—2009年参加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试验;2011年1月通过安徽省审定。 2产量表现 2.1品比试验 2000—2004年鉴定品比试验结果:荚果4年平均单产4 550.2 kg/hm2,比对照中花4号增产6.9%,4年平均出仁率70.5%,折合籽仁单产3 207.89 kg/hm2。 2.2国家(长江流域)、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 全国(长江流域试验):2005年13个试点荚果平均单产4 650 kg/hm2,比对照增产5.5%,2006年13个试点荚果平均单产3 845.25 kg/hm2,比对照增加5.1%。安徽省(品种试验):2007年品种比较试验单产4 704 kg/hm2,比对照鲁花8号增产11.5%;2008、2009年2年平均单产4 510.5 kg/hm2,比对照鲁花8号增产14.7%。 3特征特性 3.1农艺特征 庐花10号春播生育期130 d左右,夏播128 d。株形直立紧凑,株高38.8 cm,侧枝长40.2 cm,总分枝数为7.3个,结果枝数7.0个。叶片椭圆形,较大,叶色深绿。连续开花,花量大,一般单株开花100朵。结荚集中,结荚范围13 cm,单株结果数18个,单株生产力16.2个。荚果为中小茧果,腰沟较浅,珍珠豆型,果型较齐,网纹较粗浅,嘴勾,籽仁光、饱、倒卵叶。籽仁为椭桃仁,百果重178 g,百仁重71 g,出仁率为70%,种皮为粉红色,500 g果数150个,500 g仁数60粒。抗倒、抗旱、耐涝、抗早衰,种子休眠适中。 3.2品质 该品种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测中心监测:含油量为51.29%,蛋白质含量为28.74%,油酸含量为40.5%,油亚比为1.08,蛋白质含量最高,为12个参试品种之首。食、油用二者兼顾,可加工成花生制品,食用味道可口。 4栽培技术 4.1选地施肥 该品种适宜安徽地区栽培,宜选择肥力中等水平以上、砂壤土田块种植,前茬以油菜为好,基肥以施农家肥为主,一般第1年施土杂肥混合人畜粪22.5 t/hm2,次年播前再施三元复合肥375 kg/hm2。 4.2播种 播前晒种1~2 d,可包衣后播种,提高发芽率,防治死苗等[1-3]。以春播(露地栽培)为主,一般在4月中旬播种,8月底至9月初收获。也可作夏播,一般播期在江淮地区不超过6月10日。一般墒宽为1.3~1.5 m,播4行,行距为32.5 cm,株距为22.5 cm,密度13.5万~15.0万穴/hm2,每穴2粒。 4.3化控 视苗情及时化控,保证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协调生长。花后25 d左右,主茎高于侧枝长,应喷施多效唑,干旱时不喷[4]。 4.4病虫害防治 防治播种前用高巧(60%吡虫啉)拌种,耙田时用(敌克)10%毒死蜱均匀撒施,可预防地老虎和蛴螬。蛴螬大发生年代,可用施多得(35%辛硫磷胶囊)在花生穴播时直接喷在花生仁上,盖土。病害:江淮之间多注意苗期根腐、茎腐病防治,一般死苗率达10%左右,严重时死苗率达20%~30%,可用多菌灵溶液喷雾。花生中后期(8—9月),花生锈病、叶斑病较为普遍,可用代森锰锌溶液加磷酸二氢钾喷雾。 4.5灌水 在保证齐苗的基础上,遇到特殊年份干旱,花生秧在中午有萎蔫现象,应浇水或夜间顺沟放跑马水,一般情况下,不灌溉。但要及时排涝,深挖田沟,清沟沥水,雨住田干。 4.6收获 花生成熟时及时收获,晒干储藏,防止芽烂果和霉变。 5参考文献 [1] 陈翠霞,高爱旗.花生新品种濮花9519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1(10):28-29. [2] 张果果.花生新品种郑农花7号的选育及栽培[J].种业导刊,2010(10):23-24. [3] 朱书伟,张中敏,王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