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交流材料.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家庭教育交流材料

家庭教育交流材料 家庭教育 孩子成长的基石 ——格尔木市第十二中学家庭教育工作介绍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基础教育,又是终身教育,它对一个人的启蒙、成长、成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一个人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意志性格的形成都离不开家庭。家长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孩子,家长的人生观、日常道德规范、待人处事都会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曾经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 所以,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受到前所末有的普遍关注,据此,我们对校内外的各种动力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在市妇联、教育局的指导下,规范办学,长效管理,不断创新,大大提高了全体家长科学教子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学校形成良好的学风与校风,从而推动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促进我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一、学校基本情况 自2000年以来,伴随着开发柴达木的热潮,大批来自海东的农民举家流入格尔木,为了解决这部分流动人口子女的入学受教育问题,市委、市政府以及市教育局于2006年6月,在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八一路东修建了九年一贯制学校——格尔木市第十二中学。2006年9月我校被全国妇联评为“全国流动人口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 学校现有九个年级33个教学班,现有教职工91名,在校学生近1600人,92%的学生无本市长住户口,95%的学生都是回族、撒拉族等少数民 族,留守儿童117名。占学生总数的25.6%。学生基本上全部来自我省民和、化隆、循化等比较偏远的山区。绝大部分为多子女家庭,以务工和临时性小生意为生。家长(或监护人)文化素质较低,文盲率较高。学生中隔代抚养以及留守现象十分普遍。为了满足流动人口子女接收良好教育的需求,促进教育公平,五年来,十二中全体教师打破狭隘的区域观念,对前来就学的适龄少年儿童敞开大门,对流动人口和少数民族学生“不嫌弃、不抛弃、不放弃”,用我们无私的爱呵护着这些来自异乡的孩子。我们克服了生员流动性大、家庭教育缺位错位等诸多困难,从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养成和理想信念教育入手,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立足于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狠抓教育教学质量,用我们的心血和汗水浇灌这些渴求爱和知识的生命,让爱的阳光洒满每一个幼小的心灵,让他们从自卑的阴影中走出来勇敢地享受灿烂的阳光。 二、健全制度,加强各层领导。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根据本市家庭教育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充分认识举办家长学校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对家长学校工作的领导。健全家长学校工作的领导机构,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由学校校长担任家长学校校长,学校教导主任担任家长学校副校长,德育主任任家长学校教导主任,选定由学校总务主任、教研组长、班主任教师和学生家长代表组成。家长学校在家长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各部门分工合作,制定工作计划,并制定了相应的校务管理制度,教学工作在教导处统一领导下,聘任各班主任担任家长学校班主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