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接收函数方法及研究进展-地震台阵探测试验室
第 1 7 卷 第 4 期 地 球 物 理 学 进 展 Vol. 17 No. 4
( )
2002 年 12 月 605~613 PROGRESS IN GEOPHYSICS Dec. 2002
接收函数方法及研究进展
许卫卫 郑天愉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101)
[摘 要] 远震 P 波波形数据中包含了大量在台站下方地壳上地幔速度间断面所产生的 PS 转换
波及其多次反射波的信息 ,是研究台站下方局部区域 S 波速度分布理想的震相 , 由此产生的接收
函数方法是反演台站下方 S 波速度结构的有效手段. 接收函数方法可以通过波形反演拟合接收函
数的径向分量 ,对观测台站下方地球介质的 S 波速度结构进行估计 ,也可以通过偏移叠加获得的
( )
接收函数道集 地震剖面图 追踪速度间断面. 这种方法避免了对天然地震震源及其附近结构混响
效应等复杂因素的影响 ,对 S 波速度的垂向分布敏感 ,垂向分辨率高. 由于宽频带流动地震台阵的
发展 ,用此方法还可获得研究区域速度结构的横向变化 ,横向分辨能力主要取决于台站的间距. 本
文回顾 20 年来接收函数研究的进展 ,探讨了方法研究的发展趋势 ,介绍了对地壳 —上地幔结构的
部分研究结果.
[ 关键词] 接收函数 ;S 波速度结构 ;速度间断面 ; 台阵
( )
[ 中图分类号] P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02
0 引 言
用地震波资料来探测地球内部结构是现代地震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近 10 年来 ,利用宽
频带地震台阵记录到的远震资料获得地壳和地幔各间断面结构的接收函数方法发展迅速 ,
获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早在 1979 年Langston 就研究了这个问题[1 ] . 他给出了源等效假定 ,从
( )
长周期远震体波中分离出接收函数. Owens 等 1984 把这一方法扩展到了宽频带记录 ,并发
[2 ] ( )
展了接收函数的线性反演方法 ,研究了坎帕兰郡高原的构造 . Kind 等 1995 研究了 GDSN
( ) [3 ]
全球数字化地震台网 台站下的地壳结构 ,并对接收函数方法做了综和阐述 . 为了提高机
( )
构成像结果的分辨率 ,Yuan 等 1997 发展了接收函数的偏移叠加方法 ,并用以研究上地幔
间断面的横向变化[4 ] ,他们用此方法研究青藏高原和安第斯地区[5 ] 的地壳上地幔结构获得
了成功. 在国内 ,刘启元在宽频带地震台阵观测和接收函数方法研究方面做了许多工作 ,如
接收函数的非线性反演和合成三维横向非均匀介质远震体波接收函数的方法等[6 —8 ] . 吴庆
举等[9 ] 发展了时间域的反褶积方法 ,用接收函数研究了青藏高原的地壳结构.
尽管接收函数方法早在上个世纪 70 年代就已经提了出来 ,但由于当时台站稀少、所用
资料为人工数字化得到的长周期数据 ,很难得到研究地区下的精细结构 ,与其他方法相比优
势并不明显[10 —12 ] . 近年来 ,随着数字化观测技术及流动台站观测的迅速发展 ,接收函数方
法开始被广泛采用 ,研究地震台阵下方地壳和上地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