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上空的鹰--寇蒂斯霍克.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方上空的鹰--寇蒂斯霍克

东方上空的鹰 -- 寇蒂斯霍克( CURTISS HAW II )! 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过程是复杂的。开创早期,中国从西方几个航空先进国家购买若干名牌产品,其 中有的型号是仅为中国生产的。 寇蒂斯霍克( CURTISSHAWII )双翼及单翼战斗机是在 1930 年由美国出口售给中国。到第二次世界 大战开始时,寇蒂斯公司曾出口 299 架双翼机,另在两个国家特许制造若干架。 寇蒂斯 75 机有两种出口型。一种是带有固定起落架,装有莱特旋风( Cyclone )780 马力发动机,简 称为 H-75 。此型飞机自 1937 年为中国、泰国、阿根廷共生产 73 架。另一种为稍重而轻快飞机,有可回 收起落架,装置双黄蜂 (Wasp )或旋风 1,100/1,200 马力发动机,简称为 H-75A 。此型大量生产,自 1938 年起,出口到法、中 …… 等六个国家。它与美国空军 P-36A 战斗机基本相似。 建立 CAMCO 中国政府于 1932 年加强空军建设,先后购买美国道格拉斯 O-2 双翼机和沃特( Vought )公司 V-65 海盗( Corsair )飞机。 1933 年 3 月,美国杜立特中尉( JamesDolittle )来华。他带来一架寇蒂斯双翼战 斗机,进行飞行示范表演,令人印象深刻。当时中国国民政府订购霍克 II 型单座双翼战斗机五十架。 这架中国空军的霍克 II 在着陆时拿了大顶 中国空军霍克 II 侧面图 由于与寇蒂斯莱特公司签订合约,在中国建立由美国主办的飞机装配工厂。 1934 年 10 月 1 日,宜告 成立中央飞机制造厂( CENTRALAIRCRAFTMANUFACTURINGCORPORATION ,简称 CAMCO )。该 厂设在浙江杭州觅桥机场。根据合约,该厂是中美合办,美方参加者有寇蒂斯莱特、道格拉斯和洲际 (INTERCONTINENT )公司 …… 等几个厂家。根据合约, CAMCO 将在开工五年后全部由中国主办。业 务上,该厂仅制造飞机部件、装配和修理,而发动机整体,螺旋桨及仪表等都是进口的。该厂可以年产装 配 飞 机 六十 架 。早 期 ,该 厂曾 装 配 或修 理 的机 种 有: 寇蒂 斯 、 道格 拉 斯、 诺 斯罗 普和 康 绍 里 德 (Consolidated )…… 等。 CAMCO 实际上是美国私营洲际航空公司( INTERCONTINENTC00RPORATION,N.Y. )在中国发展 的分支单位。洲际公司的主持人是威廉 .潘雷( WILLIAMPAWLEY ),他善于利用国际关系发展贸易,与当 时中国政府有关官员相识。中国政府于 1936 年购买寇蒂斯霍克 III 式以后,又购买 71 架同样的双翼机, 供 CAMCO 作最后装配用。(抗战后期, CAMCO 迁到中缅边境垒允( LOIWING )建厂继续正规生产)。 中国空军 1944 年时的霍克 III ,此时霍克 III 仅被用作高教机 中国空军霍克 III 侧面图 霍克 III88 号机 袭维特来到中国 在中国政府有意重新组织中国空军时,美国商务部从出口利益出发,鼓动中国聘请美国军官作为中国 航空顾问。 1932 年美国退休上校裘维特被选为非官方负责人,来到中国,作为中国航空顾问。裘维特使命 的作用是深刻的,便利的条件允许此项工作计划持续多年,走向空军现代化,良好培训和装备现代化发展。 同 时 , 一 个 由 美 国 人 主 办 的 民 用 航 空 公 司 , 即 中 国 航 空 公 司 (CHINANA TIONAL AVIATION CORPORATION ,简称 CNAC )宣告成立,在国内各大城市运营。这个公司对促进交通起了一定作用,但 投资者在中国赚取了高额利润。 到 1935 年,中国对 CAMCO 的认识已经清醒,但由于合同以及政治和实际原因,中国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