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外儒内道传统哲学思想对我国现代大学制度构建的启示(
外儒内道的传统哲学思想对我国现代大学制度构建的启示
刘赞英,程悦,郑浩
(河北科技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 ,河北 石家庄 050018)
摘要:“外儒”强调的是大学的外在价值与社会责任,“内道”则反映大学的内在逻辑与学术本质。秉持“外儒内道”辩证统一的哲学思想建立我国大学治理的内外部结构是构建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理想选择,从而让大学“外以儒行修其身,中以释道治其心”。
关键词:外儒内道;传统哲学思想;现代大学制度;启示
The Inspiration from the Traditional Philosophy of “Externally Confucian and Internally Taoist” to The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s Modern University System
CHENG Yue,LIU Zan-ying
(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 Hebei University of Scinece and Technology, Shijiazhuang, 050018, China)
Abstract: Externally Confucian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extrinsic value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university, while the internally Taoist gives its expression to the internal logic and the academic nature of of university. Adhering to dialectical united Philosophy from “externally Confucian and internally Taoist” is the ideal choice to establish our country’s modern university system, thereby using the externally Confucian to cultivate itself and the internally Taoist to edify its mind.
Key words: externally Confucian and internally Taoist; modern university system; inspiration
“外儒内道”的处世哲学,对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有很强的借鉴指导意义。“外儒”强调的是大学的外在价值与社会责任,内道则反映大学的内在逻辑与学术本质。秉持儒家“以和为贵”的思想,保持与外界社会良好的互动关系是以“外儒思想”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最高境界;与此同时,大学有必要在急剧变动的社会浪潮中坚守自己安身立命的学术之本,遵循道家“返璞归真”的秉性,按照大学自身发展的规律和逻辑,坚守大学的学术本质,以“内道”的思想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使大学既入世又不失大学本质,即有治平之志又不失学术襟怀,彰显“内圣外王”的大学气象。因此,秉持“外儒内道”的哲学思想是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思想根基与理想选择。
中国外儒内道的传统哲学
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是对我国社会影响最为深远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经世致用”的儒家思想与自然、超脱的道家思想可谓贯穿我国传统文化思想发展的始终。儒家学派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表现出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担当;承载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博大胸襟。道家学派则主张远离政治,遁世退隐;提倡返朴归真,顺应自然,追求个人精神世界的自由畅想。即“儒家的基本特征是刚健进取、积极入世;而道家的基本特征则是遁世退隐、消极出世[10]。”当代世界,中国人虽然改变了自己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但在精神状态上,却遵循着传统的处世智慧。
外儒内道,就是一种理想的中国传统处世哲学。冯友兰先生将这种儒道互补的精神称之为“极高明而道中庸”。他认为“世间的哲学”与“出世间的哲学”是历史上两种对立的哲学:其中“世间的哲学”重人伦、讲政治、讲道德,但讲不到最高境界,此即“道中庸而不极高明”;而“出世间的哲学”所讲的境界极高,却与社会不相容、不切人伦实用,即“极高明而不道中庸”。冯友兰将中国的哲学称之为“超世间”的哲学,也就是“即出世而又入世”的哲学。[11]表面看来,热性的儒家积极入世,而冷性的道家消极出世,其实并不尽然,儒道两派在精神本质和深层结构上存在着一致之处。我们可以从历史上知识分子的人生实践看到儒道互补的精神本质。儒家学派的创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