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大师翔达.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采访大师翔达

唱着开平民歌走出去 访相声大师杨达 时间:2008-08-21  来源:江门日报 作者:陈若婵 刘志聪 娄丹 罗小清 杨达近照   人物简介   杨达祖籍开平塘口镇,著名相声大师,国家一级演员,有“羊城笑星”、“千面笑匠”之称。1935年,杨达出生于开平赤坎古镇,并在那里长大,1957年成为广东民间音乐团(即现广东音乐曲艺团)的专业民歌手。1958年起与黄俊英搭档表演相声,至2000年退休退出舞台。有《生死恋》、《广州话趣》、《阿茂阿寿》、《打破常规》、《比你高一点》、《借电话》等数十部相声作品传世,其中的“斗歌”等段子,收进了《羊城笑星——广东相声作品选》一书。   说起粤语相声演员,杨达与黄俊英这对“梦幻组合”,是人所公认的执牛耳者,是地地道道的相声专家,但是,杨达早期的艺术生涯,却是唱着开平民歌走出去的。   接触杨达,他是未出声就先呵呵笑的人,说到兴起,总情不自禁地站起来手比脚划。他说:“你们不能叫我达叔,要叫我达仔,我今年73岁,减去一个甲子,只有13岁。”——这就是杨达:率性,又意趣盎然。杨达的身上,有太多版本的说法,也有不少扑朔迷离的地方,最让人关注的,是香港曾有媒体报道:杨达死了。至今,仍有不少人信以为真。   1角落飘乐   在开平民歌的熏陶中长大   记者:有人说你是开平塘口人,有人说你是开平赤坎人,你到底是哪里人?   杨达:(笑)我在赤坎出生和长大,祖籍是塘口四九,因为在开平外面说四九,别人就以为我是台山四九镇的人,为免解释不清,所以对外都说自己是赤坎人。   记者:你小的时候,赤坎镇应该是一个文化气息很浓的地方。   杨达:确实是这样,当时的赤坎镇,每个角落都能飘出音乐和民歌的乐音,和赤坎镇大部分人家一样,我全家人都酷爱音乐。当时,我们家门前有两棵树,树底下就是天然的好戏台。每天晚饭后,父亲和几个哥哥就拉开私伙局,锣鼓、扬琴等次第响起,全家人都参与演出,热闹非凡。街坊经过,也会说:“我来唱几句。”当时,赤坎的河运很发达,我的五哥经常在船上表演,我看到五哥在表演,就磨上去看,经常是看得连船开动了也不知道。幸好,我家里“仔多记唔清数”,家人也不着急。   记者:(笑)你的父母少了个儿子也不着急?   杨达:他们一猜就知道,我准是听着五哥的琴声,听到广州去了。   记者:你是怎样进入音乐和民歌的大门的?   杨达:看到大人们的表演,我的心里也跃跃欲试要学习。最难忘的是学习的第一课,父亲给我一块板,让我“掌板”。开始,我不以为然,“卟、卟”地打几下,觉得没意思,后来我才明白,掌板是入门技术,掌板对了才能和上拍子。   记者:你小时候的愿望与艺术有关吗?   杨达:小时候,我梦寐以求的是想当一名魔术师。1952年,我17岁,在南楼中学读书,我在假期独自跑到广州,找到著名的魔术师翁达德。以后的三年里,我一直以“走读”的形式学习魔术。   记者:你是怎么把开平民歌唱到广州的?   杨达:1957年,江门五县市文艺汇演在开平举行。开平县文化馆排了一粤曲小戏参演,演员中只有我是赤坎人。可能是我操着不太纯正的广州方言唱粤曲别有韵味吧,表演结束后,佛山艺校、广东音乐曲艺团、广州市粤剧团都要录取我。后来,我就在前辈们的指点下,进了广东民间音乐团(广东音乐曲艺团的前身)。   2崭露头角   为毛主席演唱开平民歌   记者:你直接从一个镇的业余乐团跳到一个省级的乐团了?   杨达:当时要进广东民间音乐团,还是要先经过考试的,但我的考试比较特别。我到广州的当晚,团里在铁路文化宫演出,叫我也去看看。没想到,表演的中间就有人对我说:“达仔,你客串一下吧!”我很为难:在这种大场面,我连化妆都不会。那一次,我表演了拿手的木鱼《十八相送》,因为伴奏的全是四邑人,虽然没有预先排练过,但配合得非常合拍,一曲演罢,观众们掌声不断,我就被人推出去再表演,再次表演结束,掌声还是不能停歇,我又被人推出去了,直唱到没有歌可以跟音乐配了,我就清唱开平的夹房歌《情郎爱妹妹爱哥》和卖鸡调《懒婆娘》。在我的“三板斧”用完时,幸好遇上中场休息,我才如释重负地舒了口气:终于不用被人推出台了。我在后台除戏服的时候,时任广州市文化局局长黎田等进来了,对着我一直点头,说恭喜的话,我也只好一直点头,谁说话就对谁点头。(笑)   就这样通过考试了。回到家乡迁户口时,整个县都沸沸扬扬开了:“一个镇的业余剧团演员一下子跳到省级乐团,跳龙门也没这么厉害啊。”我还在赤坎搞了一场公演,一连三晚演大戏,晚晚不一样,上面写着“临别演出。”   40多年前,毛泽东多次到广州视察。广东民间音乐团为主席提供文娱表演,我负责演唱开平民歌。当天,领导通知我到广州迎宾馆。我和团里的四位乐师,随着警卫和领导,走进一间幽静的休息室。休息室里有一张宽大的沙发,毛主席坐在沙发上。看到主席与我近在咫尺,我是

文档评论(0)

sy782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