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通信来龙去脉
通信的来龙去脉
发明信的故事
实物信,可以看作是人类最早的有形信件。常言道:“口说无凭”。为了更好地取信于对方,同时也为了避免遗忘和差错,便逐步创造了一种“实物信”,即用各种各样的实物作为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
实物具有公认的性质,人们接触到实物,就会很自然地想到与这种实物相联系的意思。5000多年前,在古代俄罗斯南边的斯齐亚人,有一次就曾用实物给波斯王发过一封信,斯齐亚人派了一位使者用包袱提着这封信跑到波斯王那儿,波斯王打开一看,里面包着的竟是一只小鸟、一只田鼠、2只青蛙和5支箭!波斯王开始还有些疑惑,但琢磨了一下,便不禁勃然大怒。
原来这封实物信的意思是说:“你能像小鸟那样飞上天吗?能像田鼠那样钻到地下去吗?能像青蛙那样在池塘里跳跃吗?如果都不能,那就休想跟我们打仗。只要你们的脚一踏进我们的国土,我们就要用箭把你们射死!”
你们看,这封旨在表示奋力自卫的信,不是组织得很有意思吗?
但是人们用实物通信,一开始就感到有许多不便之处,小的物件还可以,大的物件或是某些抽象的意思就不好办了。
比如一个部落打死了一头大象,要邀请另一个部落的人来共享胜利品,可是大象这么大,怎么能抬去呢?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人们逐步想出了另一个方法,就是不再用实物,而是用代替实物的图画来通信了。这样,一种新的“图画信”就应运而生了。
人们在石片上或树皮上,刻上或画上各种各样的图画,用来进行通信联络,这样就方便多了。
传说古代印第安族的一个年轻姑娘奥基布娃,为了邀请她的情人到某一个地方约会,在赤杨树皮上画了一封信,画的左上角画着一只熊(原始社会里人们崇拜某一对象或符号,并常常以此作为自己的标志。这个姑娘崇拜熊,所以用熊来表示自己)。左下角画了一条泥鳅,这是她情人所喜爱的符号。
中间夹着两条曲线,表示应走的道路,两个帐篷表示约会的地方,帐篷里画的一个人表示是她在此等候,旁边的“十”字,表示周围住着一些信教的人,帐篷后面画着大小三个湖泊,指标着帐篷所在的位置。这是一封多么详细的图画信啊,它把要讲的内容都表达清楚了。
在人类正式创造文字以前,在一些民族通信史上出现过“贝壳信”或“结绳信”。
如古代秘鲁的印第安人就曾用五色的贝壳来当作文字。他们把口壳磨制成一个个光滑的小片,再涂上不同的颜色,用以表示不同的意思,然后再用一根粗绳子把这些贝壳串成一副带子,名之曰“竼班”,就能表达十分复杂的内容,成为一封信了。为了防止出差错,每个发信人必须亲自把“竼班”交给送信人,并当面把意思交待清楚,送信人牢牢记住,边走边背,直到把它送到目的地为止。
据说有一次,一个印第安部落收到了另一个部落送来的一封“竼班”信:在一条绳子上,串着黄、白、红、黑四只经过磨制的贝壳。
这是什么意思呢?信使指着一个个贝壳大声说道:“如果你们愿意向我们纳贡,就可以讲和,不然就开战,统统杀死你们!”
原来,他们是用黄颜色表示贡礼,用白颜色表示和平,用红颜色表示战争,用黑颜色表示死亡。在这封信里,一个带色的贝壳就相当于一个完整的句子了。
所谓“结绳信”,就是在绳子上结上大小不一的各种疙瘩,并涂上不同的颜色,用来表示各种不同的事情,我国古书上很早就说过:“上古结绳而治”,又说:“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绳信就是用此来交流思想的。
人类的最早文字信件是在有了文字后才出现的。据考古学家研究证实,我国的文字至少在6000年前就出现了。当然,文字出现以后,还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信件,因为,那时还没有发明纸。
那么,在“纸信”出现以前,人们的“文字信”又是用什么来书写的呢?
古时候人们把信写在一种又轻又薄的丝绸——绢帛上,这种信叫“尺素书”。据说这种“尺素书”是把写好的信笺(素)夹在两块刻成鲤鱼状的木块之间,故又称作“鱼书”。
但由于绢帛价格昂贵,只有有钱人家用得起,因此那时人们使用得最多的信件是写在价格比较便宜、又容易制作的木简上的。
远在春秋战国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用竹子和木板作为书写的工具了。他们用刀子把竹子或木头刮削成一条条狭长而又平滑的小薄片片,用毛笔蘸了墨在上面写字。这些用来书写的竹子片叫竹简,木头做的叫木简,又叫片版牍,或称牍。用来写信的木简通常三寸宽、一尺长,所以人们就把信称为“尺牍”。尺牍一般由两块木简组成,写信的时候,先在底下这块木简上写上要说的话,写完了在上面再加盖一简,并写上收信人和发信人的姓名——这就相当于现在的信封了。然后用绳子从中间将两简捆扎结实。为了防止别人路上拆看,在打结的地方,还要加上一块青泥,再盖玺印,这盖有玺印的泥叫封泥。然后就可以派信使把信送出了。
信长用的竹筒就多。据历史记载,西汉文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我们班四岁了(第一课时)》课件.pptx VIP
- 银屑病关节炎早期识别与诊治专家共识解读.docx VIP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及答案.docx VIP
- 系统健壮性分析课件.pptx VIP
- Power Up教材配套测试PU2期末测试卷答案.pdf VIP
- 农村公路病害识别图、日常巡查保养记录表、群众性养护日常保养常见问题与处治方式汇总.pdf VIP
- 2019医用输液泵和医用注射泵安全管理.docx VIP
- 儿童医院“十五五”发展规划方案(2026-2030年).docx
- 护理不良事件-课件.pptx VIP
- 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变更情形及审查要求、适用简易程序的建设项目种类.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