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辱教学‘
多发性硬化的中医思考
韩群英1郑若昆2郑绍周2荆志伟
(1.河南省中医中风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郑州450008;2.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
450003;3.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100091)
摘 要 多发性硬化(MS)病因复杂,复发率高.致残率高,至今机理不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的实践证明,中医药能有效改善神经症状,调节免疫功能,缓解复发症状,减少发作次数,弥补
西医的不足.MS已成为近年显现出来的中医优势病种之一。但是。中医药防治MS的研究还存在诸
多问题.如中医的基本概念不够清晰、症状评定模糊、科研设计尚欠规范、缺乏长期的跟踪随访。因
此.在辨证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明晰概念,规范研究,探讨机理,开发中药新药,将有望提升中医诊
治MS的水平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中医病机 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 R.74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97X(2008)01--0072--03
多发性硬化(mutiPle Selerosis.MS)是一种常见 出.肢体无力或瘫痪为主症为“风痱”、“痿证”。语言
的以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为主要特征的自身 障碍、肢体无力或瘫痪为主症为“痱”,头晕、走路不
免疫性疾病。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MS发病率不 稳、共济失调为主症为“眩晕”、“骨繇”,视力障碍为
断提高.且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引起了医学 主症为“青盲”、“视瞻昏渺”;詹文涛认为本病有“视
界的广泛关注 新近流行病学资料显示:MS病因 物模糊、语言不清、动作不稳、肢体震颤”症状可归人
复杂,与遗传、病毒感染和环境等诸多因素有关, “类中风风痱”。有“舌强言謇、El舌歪斜、肢体无力或
病理改变主要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病程偏长,以 瘫痪、偏身麻木”症状可归人“类中风风懿” ;邓铁涛
慢性进展型和复发缓解型多见;好发于 20~40岁 从“痿证、痹证、虚损”论治本病啊。樊永平[61结合临床
的青壮年女性.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给社会、家庭 和影像学认为。MS与“。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髓
和个人造成了极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近年来。 减”的骨痿最为接近
中医药研究从临床实践出发,对MS的病因、病机、 笔者以为.本病的中医概念界定不明确.鉴别
辨证治疗和药物研制做了许多研究.显示出中医 不清.不利于临床应用。本病首发症状以感觉异常、
药在神经免疫性疾病特别是MS防治方面的潜在 肢体无力及视力减退最为多见[71.复发时肢体无力
优势[2]。同时其中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亟 和感觉异常更是常见.故中医辨证以痿证概之似为
待正视。 恰当。痿即萎,《素问·痿论》又有肺、心、肝、脾和。肾
l 病名 对应的皮痿、脉痿、筋痿、肉痿、骨痿之不同,云:“肺
中医学中无“多发性硬化”病名.依据其不同的 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蹙也。心气热,
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学中的不同病证。如孙怡等嘲提 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虚则生脉痿,枢折挈,
中国社会新旧体制的变革时期,东西方文明的交汇 7 参考文献
与冲突尤为突出.中西医药界围绕中医之存废与发 f1] 恽铁樵.群经见智录.灵素商兑之可商.历代中医珍本集成
展的论争即是这一矛盾的真实写照。江苏籍中医药 (二).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9:108
学家面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积极抗争,努力实践, 第一作者:陆翔(1963一),男,副教授,2005级博
勇于探讨中医药学生存与发展之路.撰著了大量的 士研究生。中医学专业。从事中国医学近代史、新安
顺应时代特色的中医药学著作.为中医药的生存与 医学史研究。电子邮箱:ahluxia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