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英咀华 肯颊生香——浅析古诗歌中的疑问句式.pdfVIP

含英咀华 肯颊生香——浅析古诗歌中的疑问句式.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I古I诗I文 钱钟书在《论中国诗》中说: 果。 “中国诗用疑问语气作结束的,比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 我所知道的西洋任何一诗来得 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天 多,这是极耐寻味的事实。”的确, 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 中国古典诗歌巧用疑问句式去传 仲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 情达意的例子比比皆是。“问君能 北固亭有怀》)“知否?知否?应是 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流。”“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 开复谁在?”“枝上柳绵吹又少,天 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 涯何处无芳草?”这些疑问句或如 玉案》)“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 余音绕梁,让人久久回味;或如空 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这 谷足音,让人遥思远怅;或如千石◎广西/李冬梅 些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都是设问 激浪,泛出无穷的感情涟漪。我们 句,巧用设问,令诗歌摇曳生姿, 在鉴赏诗歌时,应注意品味这些 意蕴鲜明。 匠心独运、意韵无穷的疑问句式。 二、借助反问。推波助澜,感 下面,笔者就疑问句式在古典诗 情强烈 歌中的表达效果作一番浅析。 古典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 一 、 巧用设问,彰显主旨,发 为了将这丰富的感情酣畅淋漓地 人深思 浅析古典诗歌中的疑问句式 表达出来,诗人往往会借助反问 古典诗歌里的疑问句式多 句式。反问是用疑问句的形式表 属设问,诗人常在无疑之处发问, 示确定的意思,它可以把诗人的 自问自答,这种设问句的使用不 给人一种清新澄澈的感觉。接下 感情表达得更炽热,更强烈,大大 仅可避免一成不变使用陈述句的 来从描写转入议论,在第三句突 增强诗歌的感染力。例: 呆滞平板,更重要的是它能引起 设一问:“半亩方塘为什么能如此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读者注意,启发读者思考,让诗歌 清澈呢?”这让读者不由深入思索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 的主旨鲜明突出。例: 追寻。“为有源头活水来。”读到这 满洛城。 观书有感 宋·朱熹 里人们豁然开朗:方塘有了”活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 水”,才不会陈腐枯竭;人亦如此, 故园情? 共徘徊。 只有不断吸取知识,才能思想常 春风沉醉的晚上,优美的笛 问渠哪得清如许?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