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MDRO传播与流行机制 特点:复杂性、难治性 传播方式:以接触传播为主、飞沫传播 ---体现在(我国): 1、多重耐药菌的种类和数量仍在迅速增加 2、多重耐药菌引起的医院感染导致患者病死率明显增加,耐药菌感染病死率为11.7%,而一般感染病死率为5.4%; 3、医疗费用急剧上升,耐药菌感染住院病人的治疗费用较敏感者高3倍以上,住院总费用则高3.75倍; 4、每年由于耐药菌感染损失数百亿元,相关病死人数近50万。 -----------形势严峻 三、耐药菌增加的原因 耐药菌产生增加:(抗生素选择性压力)由于医生过多地使用抗生素,造成对基因突变及耐药基因转移的耐药菌进行了筛选 耐药菌传播增加:通过医护人员尤其手的接触,细菌在病人间交叉寄生造成耐药菌株在医院内的传播,以及随后通过宿主病人的转移,耐药菌在医院间甚至社区进行传播 多重耐药菌产生和扩散的原因 30-40%为医院工作人员的手 20-25%是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 20-25%是社区获得性病原菌 20%来源不明(如环境污染及工作人员携带) 手易被细菌污染 医务人员的手很容易受到暂居菌的污染。 每进行一个操作,可能增加100-1000个细菌 某位护士的手印 培养24小时后 多重耐药菌的易感人群 既往携带或感染了MDRs 在MDRs感染率高的科室住院 高龄患者 高危手术 免疫抑制剂应用 插管或侵入性操作 长期住院患者 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或长期应用抗菌药物 呼吸机应用 G+球菌 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CNS(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 VRSA‐‐耐万古霉素的金葡菌 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常见多重耐药菌 G-杆菌 肠杆菌科: ESBLs?(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杆菌等 AmpC(染色体介导I型β‐内酰胺酶亦称诱导酶或C类头孢菌素酶): 阴沟肠杆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等 非发酵菌属(多重耐药): 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常见多重耐药菌 其他杆菌 ? MDR‐TB结核分枝杆菌? 常见多重耐药菌 ? 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XDR-AB) ? 泛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XDR-PA) 常见泛耐药菌 、 四、卫生部要求加强监测的多重耐药菌株包括 1) MRSA(耐甲氧西林金葡菌) 2) 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3)产ESBLs(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菌 4)CR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如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 5)耐碳青霉烯的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 6)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 MRSA(耐甲氧西林金葡菌) MRSA 报告单提示苯唑西林耐药,停止使用所有β-内酰胺类药。 用药选择: 一般情况:根据病情参考药敏结果 重症(全身感染):万古霉素 注意消毒隔离(空气、水、呼吸机……) VRE(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 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RE)的耐药性由多种基因引起,目前已知4种,即vanA、vanB、 vanC和vanD。 含vanA的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高度耐药; 含vanB的肠球菌对万古霉素中等水平耐药,但对替考拉宁敏感; 含vanC的肠球菌对万古霉素低水平耐药,对替考拉宁敏感。 vanA、vanB为诱导型基因,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如头孢他啶)、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可诱发,常见于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 由质粒介导的2be类?-内酰胺酶 除了能水解青霉素类和一二代头孢菌素外,还能水解三代头孢菌素及单环?-内酰胺类氨曲南 被?-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CA)所抑制 产ESBLs细菌是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 传播途径:质粒传播、传递可跨越种间 预防措施:洗手、隔离、停三代头孢 产ESBLs(超广谱?-内酰胺酶)细菌 extended-spectrum ?-lactamases, ESBLs 产ESBLs菌株的耐药特点 细菌一旦产生此类酶,临床上对所有青霉素类、头孢类(1~4代)和单酰胺类(氨曲南)抗生素耐药,而对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头霉烯类(头孢西丁、头孢米诺)较为敏感. 对产生不同 ?-内酰胺酶的菌株感染治疗药物不一样 产 ESBLs: 碳青霉烯类、复合制剂、头霉素类等首选 头孢吡肟相当部分稳定 高产 AmpC(诱导酶) 酶: 首选头孢吡肟、碳青霉烯类 产碳青霉烯类酶 (主要是金属酶): 一般避开 ?-内酰胺类抗生素 如何开展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常规临床标本中MDRO的监测 抗菌谱 基于临床标本的发生率监测 分子生物学监测 无症状患者的主动筛查:主动筛查重点科室病人的定植情况 环境微生物监测 *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