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分析鉴定技术在考古中的应用(二).pptVIP

第六讲分析鉴定技术在考古中的应用(二).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讲分析鉴定技术在考古中的应用(二)

韧性铸铁 白心展性铸铁组织 黑心展性铸铁组织 珠光体 铁素体 河南永城梁孝王寝园出土铁锄 M2-Y2∶3金相组织: 韧性铸铁 河南永城梁孝王寝园出土铁斧 T0517③∶2金相组织:韧性铸铁, 石墨变形 河南洛阳水泥厂出土的战国铁铲,铁素体基体,团絮状石墨。 韧性铸铁在中国从5c.B.C-9c.A.D使用1300多年,在英国发明于1671年,法国发明于1722年,晚于中国2000余年 河南登封阳城出土战国晚期铁锄,石墨呈球状。 古代韧性铸铁的特点 ①铸铁工件表面有明显的脱碳层,鉴定时取样的部位要 注意(銎部与刃部)。 ②基体组织有铁素体、铁素体和珠光体、珠光体,并有团 絮状或团块状石墨。在某些情况下可发现石墨呈球状。 ③河南登封阳城铸铁遗址出土的战国晚期的铁锄,是目前 已知最早的具有球状石墨的韧性铸铁农具。 ④出土的铸铁农具、工具的鉴定表明:战国晚期至汉魏时期即公元前4世纪~公元4世纪, ⑤韧性铸铁广泛应用; 南北朝、唐代即公元5世纪~9世纪,在农具、工具中亦发现有韧性铸铁器物,表明古代韧性铸铁在中国存在有1300余年。 出土铁器有灰口铁,麻口铁,韧性铸铁 三.中国古代炼钢技术 ⑴ 块炼渗碳钢 块炼铁在加热锻造过程中与炭火接触,碳渗入铁中,使其增碳硬化,成为块炼渗碳钢,用它制作兵器和工具,其性能才能赶上甚至超过青铜,只有块炼渗碳钢对钢铁技术的传播和发展才能起重要作用。 湖南长沙杨家山M65出土的钢剑,属于春秋中期约公元前7世纪,鉴定含碳0.5%,渗碳体已经球化。 宁夏彭阳官台村出土的铜柄铁剑,属于春秋战国之交约公元前5世纪,残存的组织判定是块炼渗碳钢。 河北易县燕下都 战国士兵丛葬坑 出土刀M44:100 及其金相组织 (4C.B.C) 河北易县燕下都M44出土的铁兵器剑、戟、矛等,经鉴定为块炼渗碳钢制品,含碳不均匀,有明显的折叠痕迹,夹杂物以氧化亚铁为主,还有氧化亚铁和铁橄榄石共晶夹杂。这批兵器,在死亡士兵丛葬时未被收回,表明战国中晚期(公元前4~前3世纪)钢铁兵器使用已很普遍,价格不高。 河北满城刘胜墓 出土残剑 M1:4249 及其金相组织 (1C.B.C) 河北满城刘胜墓出土的剑、书刀等时公元前2世纪的制品,经鉴定块炼铁特有的共晶夹杂物尺寸减小、数目减少、不同碳含量分层程度减小,各层组织均匀,未见折叠痕迹,块炼渗碳钢的质量提高。 四.生铁炼钢技术 ⑵铸铁固态脱碳钢: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生铁 炼钢方法(5c.B.C开始) 将低硅白口生铁铸件在氧化气氛炉中进行退火,适当控制退火时间和温度,避免石墨的析出,使铸件脱碳成为钢或熟铁制品 铸铁固态脱碳钢的成分和组织: 钢含碳低或熟铁,基本未见石墨析出,夹杂物少 徐州狮子山西汉王陵出土的铸铁脱碳钢器物金相组织 梯形铁板为低碳钢 郑州古荥“河一”出土板材及其金相组织 河南新郑郑韩遗址出土环首刀 的金相组织:铸铁脱碳钢—共析钢 河南新郑郑韩遗址出土铁削的 金相组织:铸铁脱碳钢—亚共析钢 西汉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公元前2世纪)出土的炒钢铁矛及其金相组织 对出土的铁器鉴定表明: 这类铁器和板材可见明显的铸造披缝,金相组织中夹杂物少,质地纯净,器物表面含碳较低,基本未见石墨或少量石墨析出,组织均匀,有的局部尚存极少量的白口铁组织,但总体器物的成分、性能已成为钢。 四.生铁炼钢技术 ⑶炒钢是用生铁为原料,入炉熔融,并鼓风搅拌,促成生铁中的碳氧化,炼成熟铁或钢的工艺,是炼钢史上的一项重大的技术创新。 炒钢技术始于西汉中期约公元前2世纪,到东汉(公元2世纪)已相当普及。 有关炒钢的文献记载 东汉于吉(约公元1世纪)撰《太平经》卷七十二中有记载:“使工师击冶石,求其中铁烧冶之,使成水,乃后使良工 万锻之,乃成莫邪耶。”这是汉代关于炒钢的间接描述。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始刊于1637年)记述了炼铁炉和炒 钢炉串联使用从炼铁炉流出的铁水,直接流入“方塘” (炒钢炉)进行炒炼 炒钢的意义: 欧洲17世纪初开始用生铁冶炼熟铁。始于英国,用改进了 的反射炉进行炒钢,一直使用到1930年左右,在当时被称为“震撼大地”的变化,马克思在法文版《资本论》第一卷里对炒钢有过很高的评价。 而中国炒钢技术的发明比英国早至少1800多年。这是中国古代钢铁技术发展史中的一项重大技术革新 江苏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出土的矛和凿等经鉴定有5件是目前已知最早的炒钢制品,属于 公元前2世纪中期。 陕西后川西汉剑、南京汉刀、广州南越王墓出土的工具、徐州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