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史街区文化性修复之探讨 - 基础理论
我国城市化当前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各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在大规模城市拆建活动中,如何保护我们积淀了数千年的城市文化,维护城市记忆与印记,保护好城市文化遗产,保持并塑造城市个性特征,是一项紧迫的任务,而历史街区作为城市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做好对历史街区的保护工作显得尤其重要。新近,这个被称为“全国留存至今最好的历史文化街区”—三坊七巷,被国家文化部、文物总局评为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保护和展示好这一街区成为福州城市塑造特质的关键。
三坊七巷是历史文化名城福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的重要名片。南后街是三坊七巷的核心部分,沿南北方向贯穿整个三坊七巷地区,并通过澳门路联系南端的林则徐纪念馆及乌山风景区,它是集中展示三坊七巷乃至整个福州旧城风貌的重要窗口,其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十分重大。以南后街保护与修复的具体实例,阐述历史街区动态的文化性修复的设计思路。
一、南后街的历史文化及区位特征
“三坊七巷”位于福州东街口的西南部,占地42.8公顷,自晋、唐代形成起,便是贵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于晚清民国走向辉煌,涌现出大量对当时社会乃至以后的中国历史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并遗留下大量的名人故居和优秀历史建筑。更可贵的是,“三坊七巷”至今仍保留着唐末、五代以来古街区的棋盘式(鱼骨状)格局,被誉为中国“古街坊的活化石”和“明清古建筑的博物馆”。
南后街是“三坊七巷”之中轴纽带,北起杨桥路,南至澳门路,串起东七巷、西三坊的东西向巷道。宋代称“后街”,因位于南街之后又称“南后街”。在长不过640米的街面上,曾聚集了大量的商铺作坊经营古书、刻书、裱褙、花灯、当铺钱庄、苏广百货、绸缎布匹、珠宝首饰等,其服务对象是三坊七巷及城市中官绅学者、文人富商及应试考生,成为闽都最富人文气息的商业街。
二、南后街现状特征
(一)文化遗产丰富
南后街处于三坊七巷文化遗产保护区的建设控制地段内,内有文物保护单位三处,另有多处保护性历史建筑,加上坊门、老墙、古树、古井以及广布于南后街上现存的或是过去存在的老字号店铺,整个地段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图1)。
(二)空间形态特征
南后街宽约12米左右,沿街大量为二三层传统式沿街小尺度店铺,随着历史的演变,平面也自然有机地进退曲折。其用地狭长,大进深者内设有2~3米见方的天井,前店后宅或前店后作坊,小进深者下店上宅。街道空间连续,仅在各坊巷口留有间隙,形态自然纯朴,尺度亲切宜人,生活气息浓郁。
(三)风貌特征
南后街原有风貌以传统木构建筑为主,并有少量砖石及土墙建筑。一二层木构建筑形态极为多样,有直上直下的平面式、二层外挑式、栏杆式、内凹廊式等,形成十分丰富的沿街立面景观。现存青砖建筑檐口叠涩形式多样,夯土墙勒脚、入口部位一般采用当地花岗石。整条街保留建筑的坡屋顶尺度小,结合不同进深,形成舒缓的高低错落。
(四)现状问题
南后街大部分传统建筑年久失修,安全隐患突出;部分建筑在体量、立面形式、空间格局等方面与周边传统建筑很不协调;缺乏作为旅游及公共服务区应配备的高层次的公共服务与生活休闲设施;交通拥挤混乱,也直接影响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三、文化性修复之策略
南后街是“三坊七巷”历史街区的主轴与核心地带,沿街分布多处文保单位与历史保护建筑及老字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修复与更新既不能简单的模仿再造一条“仿古街”,更不能采用毫无依据的脱胎换骨式的改造。为使历史街区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与活力,福州市提出了动态式保护更新模式及文化性修复设计思路。
四、总体功能定位
南后街定位为福州市中心的传统文化特色休闲商业街,既要体现并弘扬福州地方历史特色与文化底蕴,又能积极提升公共服务设施层次,形成福州城市生活的重要公共空间—城市的“会客厅”,并突出其书香文化、传统文化、时尚休闲的独特氛围。
五、分段平面功能与空间布局
规划设计将南后街分为三段,北入口郎官巷至黄巷(衣锦坊)为北段、黄巷(衣锦坊)至安民巷(文儒坊)为中段、安民巷(文儒坊)至南入口澳门路口为南段。
北段结合南后街原有功能及历史文化背景,将其规划为书香文化及工艺品街段。衣锦坊段则结合董执谊故居作为书坊及刻书坊,展示销售古旧书籍,将历史上南后街的书铺老字号加以恢复。郎官巷、塔巷段的更新地块规划作为院落、坊巷式商业空间,作为福州传统工艺品销售展示区。黄巷口的萨氏祖居修缮后作为时尚休闲馆,结合茶艺、棋艺展示传统高雅文化。
中段更新为较大型的两层集中商场,作为高档工艺品及古玩展示销售中心。本段保留建筑主要为省保单位叶氏民居,是南后街保存相对完好的典型民居,规划此民居作为福州书院文化展示馆,并通过历史线索将北段的林觉民纪念馆串联起来;此外作为从南后街走出的三位中国才女(冰心、林徽因、庐隐)事迹、书画品等展示空间,并结合时尚休闲功能。
南段规划定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