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单个IC何实现高阻抗检测评
高电压CMOS放大器利用单个IC实现高阻抗检测
引言
电压的准确测量需要尽量减小至被测试电路之仪器接线的影响。典型的数字电压表(DVM)采用10M电阻器网络以把负载效应保持在不显眼的水平,即使这会引起显着的误差,尤其是在包含高电阻的较高电压电路中。
解决方案是采用静电计配置的高阻抗放大器,因此来自测试节点的放大器输入电流就微乎其微。为使输入电流值尽可能低,传统上都把场效应晶体管(FET)用在这些电路的输入端。FET一般是低电压器件,并会引起难以消除的电压失调不确定性。虽然具有包括FET输入的单片式放大器,但它们通常是非常低电压的器件(特别是那些采用典型CMOS制作方法的放大器),因此其适用范围局限在高电压应用。可以考虑一下LTC6090,这是一款精度在mV以内并能处理超过 140VP-P信号摆幅的CMOS放大器,非常适合于解决上述问题。来源:大比特半导体器件网±1μs。在外部同步信号消失后,至少能在10分钟内继续满足4uS同步精度要求。合并单元与电子式互感器之间没有硬同步信号时,合并单元应具备前端采样、处理和采样传输时延的补偿功能。
4.2.7 输出协议采用IEC 61850-9-2时,合并单元的数字量输出宜采用32位有符号数值。输出协议采用IEC61850-9-1或IEC 60044-8时,合并单元的数字量输出宜采用二次值方式。
4.2.8 合并单元应能保证在电源中断、电压异常、采集单元异常、通信中断、通信异常、装置内部异常等情况下不误输出;应能够接收电子式互感器的异常信号;应具有完善的自诊断功能。合并单元应能够输出上述各种异常信号和自检信息。
4.2.9 合并单元宜具备光纤通道光强监视功能,实时监视光纤通道接收到的光信号强度,并根据检测到的光强度信息,提前报警。光纤连接器,工业连接器,
汽车连接器,电连接器,松下连接器,连接器英才网,fpc资讯 /news连接器4.2.10 根据工程需要,合并单元可提供接收常规互感器或模拟小信号互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的接口。
4.2.11 合并单元与电子式互感器之间通讯速度应满足最高采样率要求。合并单元与电子式互感器之间的通讯协议应开放、标准,宜采用IEC 60044-7、-8的FT3格式。
4.2.12 合并单元应支持可配置的采样频率,采样频率应满足保护、测控、录波、计量及故障测距等采样信号的要求。
LTC6090可轻松地解决高电压检测问题
LTC6090在单个器件中整合了一组独特的特性。其CMOS设计特性在高输入阻抗和“轨至轨”输出摆幅中提供了极限,但与采用5V供电的典型CMOS器件不同,LTC6090能采用高达±70V电源运作。而且,该器件在小信号领域中也可占有一席之地,其具有低于500μV的典型VOS和11nV/√Hz的电压噪声密度,从而可提供惊人的动态范围。高压操作可能会带来显着的功耗,因此LTC6090 提供了耐热性能增强型SOIC或TSSOP封装。这款器件具有过热输出标记和输出停用控制功能,因而无需额外的电路即可提供灵活的保护措施。来源:大比特半导体器件网
准确的50.00V基准
LTC6090能在采用单电源运作的情况下提供140V输出电平,因此放大一个高质量5V基准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可采用准确的电阻器网络以保持精度。LT5400高精度电阻器阵列可处理高达80V的电压,所以对于数值为10的增益而言,利用10:1比值版本是一种产生准确50V校准电源的简易方法,并无需进行任何的调节。图1示出了一款以优于0.1%准确度将LT6654A 5.000V基准放大至50.00V的电路。该电路的供电电压范围为55V至140V,而65V是一种由任选的便携式电源 (示于图2的一部分) 所提供的可用电源电压。来源:大比特半导体器件网
LTC6090 采用一个1μF输出电容进行设置,以提供卓越的负载阶跃响应。该电容通过一个电阻实现了与运算放大器的隔离,并形成一个针对700Hz以上频率的有效降噪滤波器。高精度LT5400A-3电阻器网络提供了1. 按照《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 1.1-2000)、《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技术标准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家电网科(2007)211号〕和《电力企业标准编制规则》(DL/T 800—2001)的有关要求,开展本规范制定工作。
2. 本规范依据《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Q / GDW 383 — 2009)110(66)kV~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Q / GDW— 2009)kV~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Q / GDW— 2009)IEC61850、IEC60044-7和IEC60044-8等有关要求,进一步细化,并充分总结吸收国内外数字化变电站和无人值班变电站设计、运行成果和经验、以及通用设计等公司标准化成果。
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