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宁民俗风俗名人文化.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宁民俗风俗名人文化

新宁文化底蕴厚重,有神秘的山寨文化,精湛的书画奇石根雕艺术,庆鼓堂、拦门酒、唱山歌、划龙船等民族民俗文化,板凳戏、傩戏、木偶戏、花鼓戏等戏曲文化,清末新宁楚勇于太平天国兵家征战的战争文化,抗金名将杨再兴、楚勇领袖江忠源、两江总督刘坤一、建筑学家刘敦桢等为代表的历史名人文化,红八军参谋长宛旦平、新宁老山界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湘南武术馆岩鹰拳为代表的武术文化,世界乒坛皇后邓亚萍为代表的现代名人文化。 新宁有4500年的人类文明史,在崀山有距今45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商代、汉代等珍贵出土文物,两江总督、南洋通商大臣刘坤一、直隶总督刘长佑、安徽巡抚江忠源等为代表的一批晚清重臣的宗祠和墓葬、扶夷侯国古城、白沙老街、西村坊古民居等古城古镇古村,八角寨“云台寺”、紫霞峒“紫霞宫”和“玉泉寺”等名山古刹 民俗风情 新宁县聚居着汉、瑶、苗、壮、侗、回、蒙古、土家、彝、朝鲜、藏、黎、满、布依、维吾尔、白、哈尼、佤、畲、京族等20个民族,由于多民族杂居,互通有无,造就了新宁独特多样的风土人情。 这里民风淳朴,瑶族因其居住、服饰和语言的不同,有红瑶(红头瑶)、花瑶(花衣瑶)、青瑶(青衣瑶)、过山瑶(盘古瑶)、背篓瑶、顶板瑶、长衫瑶、白裤瑶、黑裤瑶等30多个称谓。新宁的瑶族主要是过山瑶,也就是盘古瑶,散居在“八峒瑶山”,主要习俗有“庆古堂、祭盘王、接四姑娘”等。 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宁八峒瑶族跳鼓坛 跳鼓坛是新宁八峒瑶族的一种祭祀活动,俗称打鼓堂,庆盘王,又称盘王节,可追溯到三国时期。即每年的农历十月十六日,相传是瑶族祖先盘王的生日,时值丰收季节,瑶族人民为纪念先人的艰苦奋斗精神,饮水思源,杀猪宰羊,隆重庆祝。有三年一大庆,一年一小庆之习俗,小庆为3天,大庆为7天。新宁八峒瑶族跳鼓坛主要包括告报(设圣);清水净坛;立五楼、四寨;朝幡、朝榜;打五猖;接姑娘;上刀山、下火海(穿犁头);开天煞(传说谁要喝了开天煞的血酒百病不侵,心想事成,消灾除邪,延年益寿);五祭盘王、庆五大王、跳鼓堂舞;游山打猎、走长风、唱谢情歌;打清醮、收五猖、扎三殃、纸船收瘟、做辞送;古堂会(在空旷的古堂地燃起熊熊柴火,人们围着火堆尽情歌舞,演示瑶族人民驱魔赶兽,开山辟地,顽强生存的雄风)等个部分。是集歌、舞、乐、傩及祭祀仪式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是新宁瑶族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跳鼓坛是瑶民一种流传久远的祭祖仪式,一般在秋后举行,包括上云梯、过火海、五祭盘王等23项内容,它集歌、舞、乐、傩及祭祀仪式于一体,集中体现了瑶族的传统文化,被称为瑶族民俗文化的“活化石”。 2006年,“新宁八峒瑶族跳鼓坛”被列入我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跳古坛”源起于瑶族图腾崇拜的“盘瓠祭”,因为盘瓠图腾崇拜是瑶族最原始的祖先崇拜,晋代干宝《搜神记》中就载有“用糁杂鱼肉,叩槽而号,以祭盘瓠”的礼俗了。宋代迁徙到贵州的瑶族接受了古夜郎的竹图腾文化,在“盘瓠祭”中纳入了祭竹王。这类瑶族来新宁八峒定居后,瑶汉长期杂居并接受了汉族盘古化生、创造万物的神话信仰,在“盘瓠祭”仪式中又纳入了“祭盘古大王”,并将盘古大王与盘瓠王的关系作了自己的诠释。因此,“跳古坛”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对研究原始文化、瑶族文化、古夜郎国文化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也是研究民族文化复合的极好材料。】 乌饭节 新宁县苗、瑶、侗族人民为纪念或悼念自己的祖先,都把每年农历四月八日称为“乌饭节”。这天瑶山各家各户掐了乌饭草、嫩杉尖等草叶,或3种,或5种,或7种,浸成乌汁作饭。这乌饭要让长辈先尝,然后一家大小同吃。据说吃了这种乌饭,夏天不会生痧、疖子及其他肿毒。 四月八 四月八日为牛王生日。是日,农村有用乌树叶浸水煮饭呈紫色,称为“乌饭”。俗谓吃了“乌饭”可以防蚊子咬牛。大庙口、塘夫一带至今犹兴。 男女对歌迎宾客 外寨来的青年男女,本村寨人见面就和他对歌。姑娘来,小伙子就上前对歌。小伙子来,姑娘就上前对歌。接待客人时,客人进门唱“赞歌”,主人唱“谢歌”,晚上请他参加寨子里的“歌堂”。 【瑶族的民歌以千百年来传承的《盘王大歌》为主。《盘王大歌》是瑶歌的“集大成”,也是瑶族的“民族知识总汇”,有史诗古歌的特点。它既是庄严的民族祀典的仪式歌,又是瑶族漫长历史的史歌;是讴歌生产的劳动歌,也是表现男女愉悦的情歌,还有逗乐的滑稽歌、游戏歌和溜溜歌等。】 春 分 春分日农村家家做糯米粑,置筷尖插于田头、园边。谓可以粘住鸟嘴,免其损害庄稼。 长鼓舞 瑶族长鼓,源远流长,有人曾称瑶族文化为长鼓文化。长鼓舞包括鼓和舞,鼓的来历比较早,从产生到现在,淳朴的瑶族同胞都把它当作自己的圣物和灵魂。 祁剧 流行县境内的祁剧由江西“弋阳戏”演变而成。今已200多年。弹腔为主,高、弹昆兼有。解放前,大多伴随民间迷信和喜庆活动在城乡各地有偿演出。 山歌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