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石门寨地区水文与水文地质调查报告_-_副本(修改).docVIP

秦皇岛市石门寨地区水文与水文地质调查报告_-_副本(修改).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秦皇岛市石门寨地区水文与水文地质调查报告_-_副本(修改)

秦皇岛市石门寨地区水文与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1.绪言 1.1工作区概况 1.1.1 工作区位置和面积(位置图找崔剑锋) 本次实习区为柳江盆地,位于秦皇岛市区以北的抚宁县境内,属石门寨镇管辖。南起黑山窑村,北至义院口长城脚下,长约15km;东起张崖子村,西至伍庄-山羊寨一带,宽约12km,总面积约180km2。 1.1.2工作目的和任务 (1)巩固水文地质学,水力学,地下水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掌握野外基本工作方法。 (2)借助本次实习掌握和熟悉本专业野外工作的基本流程,夯实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为以后从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工作或继续深造奠定基础。 1.2工作进行情况 1.2.1 工作组织 此次秦皇岛实习由防灾科技学院统一组织,由谷洪彪和宋洋两位老师带队,全班41位同学共分为七个小组在秦皇岛盆地石门寨地区进行水文地质调查。此次调查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路线实习阶段,水文地质调查阶段以及编绘图件,撰写报告阶段。 1.2.2 工作方法 路线实习阶段:由两位老师带领我们出野外进行地质和水文地质认识和调查; 水文地质调查阶段:各个小组独立进行区域性的水文地质调查; 工作方法:走访、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和处理。 1.2.3 工作时间和完成情况 工作完成情况表 时间 路线 成果 完成情况 第一阶段:路线实习阶段 (7月12日-7月18日) 张崖子-东部落地质路线 完成6个定点及描述,并手绘张崖子东花岗岩素描图、张崖子-东部落随手剖面图和砂岩与花岗岩解除关系素描图及正长斑岩素面图各一幅 已完成 东部落-潮水峪地质路线 完成11个定点及描述,并手绘东部落-潮水峪随手剖面图、张夏祖褶皱素描图及潮水峪村西侵入岩素描图和废弃采石场素描图各一幅 已完成 东部落村水文地质路线 完成6个定点及描述,并手绘东部落泉水成因地质示意图一幅 已完成 大石河水文地质路线 完成了1个定点及描述,并手绘大石河横剖面素描图及大石河剖面测流成果图各一幅 已完成 亮甲山水文地质路线 完成5个定点及描述,并手绘冶里组灰岩裂隙素描图、亮甲山灰岩与辉绿岩接触关系素描图及亮甲山-浅水营北村大石河河谷剖面各一幅 已完成 沙锅店-潮水峪水文地质路线 完成6个定点及描述,并手绘潮水峪溢流泉成因地质示意图及节理走向玫瑰花图各一幅 已完成 第二阶段:水文地质调查阶段 (7月19日-7月23日) 秋子峪-柳条庄水文地质路线 完成12个定点,其中包括5个水井、3条河流及1个泉眼观测描述 已完成 上平山-黑山窑水文地质路线 完成13个定点,包括6个水井、2条河流、1个水库和1个泉眼的观测描述 已完成 第三阶段:编绘图件,撰写报告阶段 (7月24日-7月27日) 完成各种资料的整理,编制《秦皇岛市柳江盆地石门寨地区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及相应附图、附表 已完成 1.3 经济地理 石门寨地区隶属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交通便利,有公路通向秦皇岛市各区、县,这也促使当地工、农业快速发展。石门寨地区农业主要种植玉米、小麦、高梁等,山坡多种植果树,尤以桃树为多,盛产蜜桃.渔业较发达;工业以采掘业为主,有煤、耐火黏土、建筑石材以及水泥原料等。其中煤矿业具有悠久的历史,规模多为小型。 1.4 水文与水文地质研究程度及存在问题 柳江盆地各时代地层发育且具代表性,地层连续、出露齐全,地质构造清晰,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出露普遍,是良好的地质及水文地质研究区,这也使得该地区水文与水文地质研究程度较为深入和完整,有详细的研究成果及资料。 本次水文地质生产实习主要是对本区的地质地貌,水文与水文地质进行观察描述、调查和分析,对该地区的水资源的分布规律、含水层,边界条件,补给径流排泄条件、水均衡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以及该地区的地表水(河流、水库等)、地下水(泉、井、落水洞等)进行了水质水量上的分析计算和评价。 但是由于此次实习时间的短暂和天气的影响使得对水文地质方面的调查不够详实和准确,而仪器的缺乏和精度不够也使得数据的测量出现了问题。当然由于野外实际经验有限,在独立进行调查的时候也会出现各种很难解决的问题,甚至造成调查和测量出的数据不符合该地区的真实水文地质参数。 第二章 自然地理概况 2.1地形地貌特征 柳江盆地地处燕山山脉东段,为西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北,东,南三面为燕山期花岗岩形成的陡峻山岭所包围,东南面多为丘陵。最高峰西北部的大平台,海拔635.2m,最低处为东南部大石河河谷内的南刁部落,海拔70m左右。盆地内的主要水系为大石河,即沿此方向纵观盆地,出盆地后于山海关西南注入渤海。 2.2 水文气象特征 2.2.1气象特征 本区属于暖温半湿润季风带华北型大陆型气候区。 2.2.1.1气温 历年平均气温为,元月最冷,最低为零下21.5(1959年,)冬季平均为零下7;7月最热,最高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