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事再审程序改革及完善.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民事再审程序改革及完善

论民事再审程序改革及完善【摘要】民事再审程序是民事诉讼程序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是审级制度之外的一种独立的诉讼制度,其价值目标在于纠正错误的生效裁决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并实现司法公正。2007年《民事诉讼法》修正案着重对民事再审程序进行了修订,对于解决申诉难、再审申请难的问题有所突破,但仍然遗留了一些问题:如再审程序的启动主体过多、再审程序的发动没有次数限制、规范的“再审之诉”尚未建立等。笔者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民事再审程序的改革和完善进行探讨:建立规范的”再审之诉”、废除法院的再审启动权、限制检察院的检察监督权和限制启动再审程序的期限和次数。 【关键词】再审程序;申请再审;再审之诉 一、我国再审程序的相关理念 再审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对于已经作出确定裁判的民事案件,在有法律规定的情形时,对案件再次进行审理和裁判的程序。我国目前的再审程序具有下列特征:第一,审理对象是生效的法律文书;第二,启动程序的主体具有特殊性;第三,再审程序的提起必须具有法定事由;第四,没有设置完整独立的审判程序。 目前世界上的再审模式主要有三种,即政策形成型的实体监督模式、私权保障型的实体监督模式和程序救济型的再审模式,分别由我国、大陆法国家以及英美国家所代表。由于我国的再审制度有明显的职权主义特征,其诉讼目的是为了形成或贯彻某种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国家政策,裁判主体或法律监督主体认为诉讼结果没有达成这种目的时便可不顾纠纷主体的意愿而直接干预,即按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都可以启动再审程序,使得国家公权力在再审程序的启动上占有主导位置,这点在其他国家其实是很罕见的。 二、我国再审程序相关规定的修订和评价 2007年10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0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以下简称《修改决定》),自2008年4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最高立法机关对于施行16年之久的《民事诉讼法》首次作出修订,涉及“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审判监督程序”、“执行程序”和“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共计4个部分的修改和删除问题。 《修改决定》主要是对审判监督程序和执行程序的相关规定进行了修改,其十九个条文中就有七个条文是涉及到对审判监督程序的修改的。具体就审判监督程序的修改而言,其主要目的在于解决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反映强烈的申诉难、再审申请难的问题,其内容既扩大了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法定事由,又完善了人民检察院的检察监督权,又没有完全冲破我国“政策形成型”的再审模式,可以视为是我国再审模式由“政策形成型”向“程序救济型”转变的一个端倪。 三、我国再审程序存在的弊端 (一)提起再审程序的主体过多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再审程序的启动方式包括基于人民法院行使审判监督权引起的再审、基于人民检察院行使检察监督权引起的再审以及基于当事人行使诉权申请再审而引起的再审,即启动方式的“三元机制”。这样的制度设计旨在为公正的审判和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提供多重保障,但实际上并没有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落到实处,反而使得当事人在再审程序的权力配置中、程序参与上被边缘化。 可以说,依据人民法院的中立性,其应遵守不告不理的原则,法院自行决定再审无异于偏袒一方当事人。况且民事诉讼的目的是在于定纷止争,倘若现实中当事人出于诉讼效率或诉讼成本等因素的考虑而作出让步以至于服从判决,法院单方面启动再审程序不但侵犯了当事人的诉权自治性也有悖于民事诉讼的根本目的。再者,通常情况下,检察院都是以提起刑事公诉为主而不会介入民事诉讼的,但我国规定在生效的民事判决存在错误时,检察院就可以提起抗诉而启动再审程序,而且法院对于检察院抗诉的案件必须审理,这样的制度设计无疑会造成法院审判权与检察院的检察监督权之间的关系不协调。 (二)再审程序的发动没有次数限制 在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中,对于再审程序启动的次数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对于一审、二审案件均可以提起再审,依一审提起再审的案件可以上诉而经过二审,这样就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个民事案件经过三审、四审甚至五审的极端情况。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既包括法院审判水平低下,也包括当事人滥诉、缠诉。尽管我国历来重视追求客观真实,但如果一味的追求诉讼结果使双方当事人都信服或者判决的绝对公正,频繁启动再审程序,将会对司法判决的权威性和稳定性造成恶劣的影响。 (三)当事人不具有再审诉权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78条的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在我国的民事诉讼中,“申请”一词主要出现在两种情况中:第一、非讼案件程序的开始,一般都是源自当事人的“申请”(如申请支付令、申请公示催告、申请认定公民为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