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邓在军 金牌导演及她在春晚上推出歌
邓在军 金牌导演及她在春晚上推出歌她是中国电视元老级的女导演之一。
春节联欢晚会在百姓心中占着极大的分量,正是邓在军在1979年第一次当起了“春晚”的总导演。此后,邓在军的名字,又4次出现在一年一度的春晚总导演位置上。当人们从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气氛中渐渐走出,每届春晚能留下长久记忆的人和歌并不会很多,但邓在军的春晚,却总能给人带来许多惊奇,特别是她推出的有代表性的歌曲,直到今天仍在广为传唱;围绕这些歌曲所产生的故事直到今天仍被人们津津乐道……
在说这些人和歌之前,让我们先走近邓在军本人。
缪斯的女儿――邓在军事业成功的背后,有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更有两个伟大的人格典范――她的“七伯”、“七妈”
1998年岁末,大型艺术专题片《百年恩来》荣获第十六届中国电视金鹰奖。对获奖无数的邓在军来说,尽管这不是最灿烂的一刻,但拿到这个奖,邓在军仍是百感交集,泪凝于睫。因为,这不仅是她作为一个电视艺术工作者对周总理的深情歌颂,更是她作为周恩来总理的亲侄媳妇,为敬爱的“七伯”百年诞辰献上的一份厚祭。
这种特殊的身份,这份特殊的感情,多少年来,她一直默默埋藏在心底,连身边朝夕相处的同事都一无所知。直到筹拍《百年恩来》,因为是以总理的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名义发起的,担任总导演的邓在军和她的丈夫――国防大学政治部主任周尔均将军才不得不把这层秘密揭开。
上世纪50年代,同在西南军区工作的邓在军与周尔均谈恋爱了,那是个纯洁得近乎透明的年月,邓在军唯一在乎的是家庭出身、政治表现,她赶紧跑去问领导,领导笑着说:“小邓呀,他家里没问题,我们组织上给你保证。”没事了,邓在军蹦蹦跳跳回去了。不久,邓在军从西南军区调到海政文工团来到了北京,可能是周尔均写信给了七伯,第三天上午,总理派卫士长成元功来接邓在军,她如梦初醒般的第一次坐着三轮车来到中南海的西花厅,总理一见她,特别高兴,和邓颖超连说了三个“好”,又说:“你和尔均相爱我们很赞成,但千万不要把我是总理这个关系放进去,你们的爱情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本来很紧张的邓在军,听着七伯的话,看着他的眼神,很快有了一种奇异的感觉:他不是国家总理,那语言,那眼神,完全把你当朋友似的。邓在军很快活泼起来。
那天总理夫妇和他谈了很久,中午留她吃饭,总理说:“平时我们两菜一汤,今天你来了,加一个菜。”
阳光把这一天永远驻进了她不老的记忆。沿着这一天,和七伯七妈相处的点点滴滴,如空谷幽兰,那洁美的气息,每每让邓在军陶醉,也令她一次次潮湿了双眼。
周总理和邓颖超像疼爱亲生儿女一样疼爱邓在军夫妇。事实上,后来他们对邓在军的感情已超过了对自己的侄儿。有一次,许多人在西花厅吃饭,周总理拍着身边的座椅对邓在军说:“今天七妈不在,在军你和七妈都是姓邓的,你就代表她吧。”疼爱地让她挨着他坐。
邓颖超曾不止一次地把邓在军邀到西花厅,陪他和周总理聊聊天,散散步,她对邓在军说:“我俩有共同点,你是独女,我也是独女。”后来邓在军工作成绩越来越突出,邓颖超高兴地夸奖她说:“我就喜欢在军,她是个最要强的孩子。”
但邓在军清醒得很,非常明白周总理夫妇最忌讳什么,他们曾多次教育晚辈们:作为周恩来的侄儿女,千万不要自视为特殊人物,更不要因为自己是总理的亲属,就企求得到特殊的照顾。为此,要强的邓在军当时就对周尔均说:“不管工作生活中遇到多大的难处,我们都不能告诉七伯七妈。”
有次周总理主动问到她:“在军啊,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吗?”
邓在军摇摇头。其实,那时正是他们最艰难的时候,随着孩子们一个个降生,她像许多普通中国妇女一样,既要在工作上争一流,又要把越来越多的精力,消耗在与生活的顽强抗争中。一大家子挤在总后筒子楼的一间半房子里,逼窄得转不开身。1962年冬天,邓颖超冒着风雪到筒子楼看他们时,房间里竟找不出一把像样的椅子给她坐。无论怎样精打细算,每月总差那么几十元钱过不去,这对阮囊羞涩的年轻夫妇,即便一次次举债赊欠,也绝没动过向七伯七妈寻求帮助的念头。他们还是照样带着孩子经常去西花厅玩,和七伯七妈谈工作、谈学习,就是不谈生活的艰难……
邓在军到中央电视台工作后,经常去人民大会堂转播重要文艺活动,常见到周总理。每次遇到,周总理看看她,没说话就过去了,她也跟不认识似的,从不上前打招呼。后来在西花厅度周末时,邓在军问邓颖超:“我们在公开场合见到您和七伯,没有主动上前打招呼,不知这样做对不对?”邓颖超高兴地说:“这样很好,完全应该。”
“文革”来临,周总理以一个老政治家的敏锐,预感到这场大规模运动将是我党历史上最复杂的斗争。为了避免牵连亲属,运动一开始,他就向自己的侄儿女们打招呼:这段时间里不要再去西花厅了。
此后整整10年,邓在军夫妇没有再进过中南海的门。
李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