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防排烟设计中几个问题探析
防排烟设计中几个问题探析摘要通过对现行建筑设计规范防排烟部分条文的学习与理解,提出面积小于2000㎡的地下汽车库排烟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对室内净高小于等于6米的场所不吊顶区域防烟分区的划分;排烟时的补风;地下室楼梯间及其前室的防烟;避难走道的防烟等问题进行了设计探讨。
关键词建筑设计规范防排烟 设计探讨
Based on the current architectural design standard smoke some clauses of learning and understanding, puts forward area is less than 2000 ㎡ underground garage exhaust design problems tha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And the indoor headroom is less than or equal to six meters of the sites do not condole area smoke the division of division, Smoke up when the wind; The basement stairs before the room and smoke; Asylum aisle of smoke the problems such as design is discussed.
Key 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standard smoke design is discussed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地下汽车库排烟问题
面积小于2000㎡的地下汽车库如只有汽车坡道与室外直接相通且最远点距汽车坡道入口大于30米时是否应设机械排烟系统?
1998年实施的《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以下简称《汽规》)第8.2.1条规定面积超过2000㎡的地下汽车库应设置机械排烟装置。而2006年实施的新《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以下简称《建规》)第9.1.3条规定了总面积大于200㎡的地下室要考虑排烟设施,排烟设施包括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两种形式。作为自然排烟措施的重要部分自然排烟口应满足第9.2节的需求,其中第9.2.4条便规定了自然排烟口距防烟分区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米。可以说新《建规》是防火规范中最基本的依据,为了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阶段而推出的最新规范,《汽规》第1.0.4条及其条文说明就指出在满足《汽规》的同时也要符合国家现行规范。在老的《建规》中对防排烟未做任何要求,就导致了在多层建筑设计中防排烟无章可循,新《建规》的推出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所以其他未修订的各类专业规范(包括《汽规》)在执行本规范时也应执行新《建规》的相关要求。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面积小于2000㎡的地下汽车库如只有汽车坡道与室外直接相通且最远点距汽车坡道入口大于30米时,应该说是无法满足自然排烟要求的,所以仍需设计机械排烟系统。
二、 不吊顶区域防烟分区划分问题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和《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均提到:室内净高小于等于6米的场所防烟分区可采用挡烟垂壁、隔墙或从顶棚下突出不小于0.5米的梁划分(室内净高大于6米的空间不划防烟分区的问题本文不讨论)。吊顶区域用挡烟垂壁按规范要求的防烟分区面积进行划分是比较普遍的做法,而不吊顶区域的防烟分区该如何划分呢?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了解划分防烟分区的目的:一是为了在火灾时将烟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二是为了提高排烟口的排烟效果。吊顶区域排烟风管设置于吊顶内,排烟口设置于吊顶上,而挡烟垂壁则从吊顶下突出0.5米,完全能满足上述划分防烟分区的目的。不吊顶区域情况则有所不同:首先一般主梁或次梁高度均大于0.5米,梁与梁之间的区域客观上形成了防烟分区(依据规范所述划分防烟分区的方法);其次排烟风管设于梁下,而排烟口一般设于排烟风管的下方。排烟口与梁底之间有较大高差。另外规范上均规定了排烟口应按防烟分区设置。依据此条规定不吊顶区域梁与梁之间的“防烟分区”内均应设置排烟口,则排烟系统非常庞大,控制非常复杂,投资也将大大增加。那么是否有必要这么设计呢?
排烟的目的是为了人员疏散及灭火补救,火灾中烟气对人员的伤害是巨大的,而且浓烟对消防人员进入火灾现场实施灭火、救援也是非常不利的。
不吊顶区域设计排烟系统时梁下排烟风管下方设置排烟口时排烟风管上方的梁对排烟系统影响不大(对排烟口的吸烟效果略有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