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态学)10群落的组成与结构.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平衡说(equilibrium theory) 认为共同生活在同一群落中的物种处于一种稳定状态,生物群落可视为存在于不断变化着的物理环境中的稳定实体; 其中心思想主要表现在: (1) 共同生活的种群通过竞争、捕食和互利共生等种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相互牵制的整体,导致生物群落具有全局稳定性特点; (2) 在稳定状态下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各种群数量都变化不大; (3) 群落实际上出现的变化是由环境的变化,即所谓的干扰引起的。 非平衡说 (nonequilibrium theory) 认为组成群落的物种始终处在不断变化之中,自然界中的群落不存在全局稳定性,有的只是群落的抵抗性(群落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和恢复性(群落在受干扰后恢复到原来状态的能力)。 非平衡说的重要依据是中度干扰理论。 ⑤干扰理论与生态管理 干扰可以增加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因为干扰使许多竞争力强的物种占据不了优势,其他物种乘机侵入。干扰可能是产生多样性的最有力手段之一。如果要保护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就不要简单地去阻止干扰。实际上,这种思想在自然保护、森林和野生动物管理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3 空间异质性 非生物环境的空间异质性 植物空间异质性 异质性越高, 小生境越多, 共存物种数越多 空间异质性(spatial heterogeneity)是指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及其复杂性。 环境的空间异质性 一块弃耕地的空间异质性可以达到10倍以上 群落的空间异质性 300m2 的样地中植物种数与环境异质性关系 4 岛屿与群落结构 什么是岛屿? 狭义的岛屿:指海洋中与大陆完全隔离的、由岩石或/和土壤构成的露出水面的部分; 广义的岛屿:自然界中任何呈孤立存 在的环境类型,经常使用的名词为“生境岛屿”或“栖息地岛屿”(ecological island)。 海中岛屿 沙漠绿洲 (1)岛屿的物种数-面积关系 植物, 巴哈马群岛 鸟类, 淡水湖泊生境 蝙蝠, 岩洞生境 鱼类, 沙漠泉水生境 1921和1922年,Arhenius 和 Gleason建立了一个经验模型,揭示了物种存活数目与所占据面积(空间)之间的一般原则。 S=CAZ S - 物种的数目 A - 岛屿面积 C - 物种的分布密度, 常数 Z - 物种数与面积之 间的系数,常数 物种数量 (S) 生境面积(A) Z = 0.24~0.34 LogS = logC + ZLogA 岛屿效应:岛屿面积越大物种数越多 (2)岛屿生物地理平衡理论 (Equilibrium theory of island) MacArthur Wilson (1963,1967) 一个岛屿上的物种数取决于物种迁入 (immigration) 和灭绝 (extinction) 的平衡,并且这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物种不断地灭亡,也不断地由同种或别种的迁入而替代补偿灭亡的物种。 岛屿生物地理学的平衡模型 ● 迁 入 率 或 灭 绝 率 物种库中的总物种数 迁入的新物种 ● 岛屿上物种数量 出现在平衡点处的物种数 随着岛屿物种数的增加,新物种的迁入率减少 物种灭绝 与此同时,随着岛屿上出现的物种数增加,物种的灭绝率上升 岛屿物种数量与岛屿面积、大陆的距离的关系 ? ? 近而大的岛,迁入率高;远而小的岛,迁入率低。 近陆 远陆 迁入率 灭绝率 小岛 大岛 速率 物种数 根据岛屿平衡说可得到如下4点预测结果: 岛屿上的物种数S最后为定值 物种不断地迁入和灭绝,表现为动态平衡 岛屿越大,物种数量越多 (面积效应) 岛屿距大陆越远,物种数量越少 (距离效应) (3) 岛屿群落的进化 岛屿群落进化的特点: (1)岛屿的物种进化比迁入快,而在大陆,迁入比进化快; (2)离大陆遥远的岛屿上,特有种(即只见于该地的种)可能比较多; (3)岛屿群落可能没有达到物种的饱和,主要是因为进化历史短,不足以发展到群落饱和的阶段。 (4)岛屿生态与自然保护 ? 一般说来,保护区面积越大,越能支持或“供养”更多的物种数;面积小,支持的种数也少, 自然保护区——SLOSS? (1)若每一小保护区支持的都是相同的一些种,那么大保护区能支持更多种; (2)对密度低、增长率慢的大型动物,为了保护其遗传特性,较大的保护区是必需的。保护区过小,种群数量过低,可能由于近交使遗传特征退化,也易于因遗传漂移而丢失优良特征。 (3)如果在一个相当异质的区域中建立保护区,多个小保护区能提高空间异质性,有利于保护物种多样性; (4)隔离的小保护区有更好的防止流行病传播作用

文档评论(0)

autoh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