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白塞病30例观察.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西医结合治疗白塞病30例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白塞病30例观察关键词 白塞病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临床观察 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30例白塞病患者,并与30例单纯西药组相对照,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0例均为我院2007年1月~2010年6月白塞病患者,采用国际白塞病委员会分类诊断标准[1],排除年龄16岁以下或60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者,近2周服过类固醇药物,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17~48岁,平均30岁;病程3个月~15年,平均7年9个月。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19~46岁,平均31岁;病程4个月~16年,平均8年3个月。两组上述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口服强的松,每日0.5~1mg/kg, 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以每日5~10mg为维持量。 2.2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辨证施治:①湿热毒蕴型(多为本病初期)。症状:高热,口舌生疮,灼热疼痛,心烦汗出,下肢红斑结节,关节酸痛,口苦咽干,便干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滑数。治拟清热解毒化湿。方选龙胆泻肝汤,药用:龙胆草、黄芩、生地黄各12g,柴胡、栀子、泽泻、车前子、当归各10g,广木通、炙甘草各6g。②阴虚热毒型(多为本病中期)。症状:口腔、外阴部溃烂,局部灼痛,目赤肿痛,午后发热,口干口渴,心烦不寐,腰膝酸痛,尿黄便干,舌质红绛,脉弦细数。治拟滋阴降火解毒。方选知柏地黄汤,药用:知母、黄柏、熟地黄、牡丹皮、山药各12g,山茱萸、茯苓、泽泻各10g。 ③气阴两虚型(多为本病后期)。症状:病程较长,溃疡反复频繁发作,溃疡色淡,倦怠乏力,食欲不振,低热缠绵,头昏目眩,咽干目涩,舌质淡红、苔少,脉细数无力。治拟益气养阴解毒。方选生脉饮加味,药用:西洋参、五味子、炙甘草各6g,麦冬、黄芪、旱莲草各20g,天冬15g,石斛10g,玄参12g。以上方药均为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煎服。 两组均治疗3个月后判定疗效。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临床痊愈:口腔、外阴、眼、皮肤等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各项检查指标恢复正常;显效:大部分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检查指标恢复正常;有效:部分症状、体征消失或主症明显改善,实验室检查指标有所改善;无效:症状、体征及实验室各项检查指标无变化或加重。 3.2 治疗结果:治疗组30例中,临床痊愈15例,显效7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30例中,临床痊愈9例,显效6例,有效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体会 白塞病是一种原因未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激素治疗对于多数患者是一种有效的疗法,短期对于控制病情进展有效,但长期大量应用,副作用较大,且停用后易于复发。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施治,既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又有利于激素的减量,并能防止反跳现象。本文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5 参考文献 [1]Reprinted from International Study Group for Behcet?s Disease.Criteria for diagnosis of Behcet?s disease[J].Lancet,1990,335:1078-1080. 收稿日期 2010-12-25 1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