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钙及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观察.doc

低分子肝素钙及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观察.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低分子肝素钙及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观察

低分子肝素钙及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观察摘 要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与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随机分成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组30例,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尿激酶每日20万U静滴,对照组30例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4100U皮下注射,连用7天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60%,总有效率93%;对照组显效率20%,总有效率6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方便。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钙 尿激酶 不稳定型心绞痛 资料与方法 我院2003年1月~2006年12月UAP住院患者60例,全部符合1979年WHO的冠心病诊断标准。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男16例,女14例,平均63岁。有高血压病史18例,糖尿病史6例,其中初发劳力型8例,恶化劳力型14例,心肌梗死后型6例。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平均62岁。有高血压病史19例,糖尿病史5例,其中初发劳力型7例,恶化劳力型15例,心肌梗死后型6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心绞痛类型及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比较上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病例选择标准:①胸痛反复发作;②发作时心电图ST段压低0.1mV;③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峰值不超过正常上限2倍;④应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抗血小板药等治疗后24小时心绞痛反复发作;⑤排除溶栓疗法禁忌证。 方法:两组患者均住院卧床休息,心绞痛发作时给予吸氧,选用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治疗组加用国产尿激酶20万U于生理盐水100ml,于30分钟内静滴,每日1次,连用7日;对照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脐周4100U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用7日。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用药期间每日观察心绞痛发作频率、诱因、程度、终止方法及发作时的心电图变化,监测血清心肌酶、心率、血压、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等;并注意穿刺部位、皮肤、黏膜、呕吐物和粪便有无出血现象。 疗效判定:参照《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评价方法的建议》标准。①显效:1周内无心绞痛发作,ST段回升50%或倒置的T波恢复直立或双向;②有效: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程度和诱因减轻,心电图的ST-T有不同程度的改善;③无效:心绞痛发作无改善或加重,出现心肌梗死或死亡,显效和有效数据列入总有效率统计。 统计学处理:数据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 结 果 临床疗效:治疗组30例,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13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3%。两组显效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表明小剂量尿激酶在改善心肌缺血方面优于低分子肝素钙。 治疗期间对照组有1例发生腹壁注射部位瘀斑,但未影响治疗,两组中未发现严重出血及过敏等不良反应。 远期随访:3个月内对照组有2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组无1例发生。治疗组死于心力衰竭1例,对照组死于心力衰竭、心跳骤停各1例。 讨 论 有研究对UAP患者于症状发作期或症状控制后立即进行冠脉造影,结果显示与缺血相关的狭窄处有充盈缺损现象,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占50%~85%,冠脉血管内镜检查发现缺血相关的病变冠脉内血栓发生率高。这些资料表明,不全堵塞性血栓形成在UAP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鉴于这种病理机制,目前多主张采用抗凝治疗,以防止和减少病变部位血栓形成和扩展。 从药理作用看,低分子肝素主要是催化抗凝血酶Ⅲ的反应,使凝血酶活性降低,产生抗凝作用,减少血栓形成与扩展。因此,治疗UAP有一定疗效,但不能清除已经形成的血栓及其有机物。尿激酶直接促使无活性的纤溶酶原变为有活性的纤溶酶,使组成血栓的纤维蛋白水解,可促使凝血和纤溶活性之间的平衡,减少新鲜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我们应用小剂量尿激酶连续静滴非常安全,未见严重出血等不良反应。因此,采用分次使用小剂量尿激酶的给药方法具有给药作用时间长、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少等优点,适用于不具备进行紧急冠脉造影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纪林,徐义枢,陈在嘉.不稳定型心绞痛溶栓治疗现状的评述.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25(6):409. 2 胡大一.不稳定心绞痛溶栓治疗的评价.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6,24(5):165-166. 3 高润林.进一步提高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认识.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4,92(4):243-244. “治未病”试点在中医院开展 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披露,我国即将在部分中医医院开展中医“治未病”试点工作。 中医“治未病”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