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62例临床疗效观察
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62例临床疗效观察摘 要 目的:研究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方法: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两组,分别应用兰索拉唑30mg,1天1次及奥美拉唑20mg,1天1次,治疗4周。结果:兰索拉唑组在缓解腹痛及耐受性方面明显高于奥美拉唑组。结论:兰索拉唑及奥美拉唑均对消化性溃疡有较高的治愈率和症状缓解率,且耐受性好。兰索拉唑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效果尤为明显。
关键词 兰索拉唑 奥美拉唑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其中酸性胃液对黏膜的消化作用是溃疡形成的基本原因。对2004年9月~2005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6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分别给予兰索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6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成两组,32例为兰索拉唑组,30例为奥美拉唑组,作为对照治疗组(如表1)。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十二指肠、胃溃疡的平均最大直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治疗方法:分别应用兰索拉唑(30mg,1次/天)及奥美拉唑(20mg,1次/天)治疗4周后,复查胃镜,观察服药后1天及2~7天腹痛缓解情况,以及反酸、腹胀等伴随症状变化,同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出现。
结 果
消化性溃疡(胃及十二指肠)愈合情况:兰组与奥组溃疡愈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腹痛缓解情况:兰组在用药第1天腹痛缓解率为71.9%,明显高于奥组(46.7%)(P<0.05),第2~7天腹痛缓解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将十二指肠溃疡与胃溃疡服药后腹痛缓解情况分别分析发现,十二指肠溃疡在兰组用药第1天的腹痛缓解率明显高于奥组(P<0.05),而胃溃疡腹痛缓解率在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其他症状:用药期间患者反酸、嗳气、腹胀等症状的缓解率比较,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耐受性比较:兰索拉唑组与奥美拉唑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头晕、腹泻等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未见异常。两组全部完成疗程,耐受性良好。
讨 论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其中酸性胃液对黏膜的消化作用是溃疡形成的基本原因。因此,抑制胃酸分泌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基本措施之一。质子泵抑制剂(PPIs)目前被普遍认为是治疗酸相关性疾病的首选药物。虽然PPIs疗效较好,但早期PPIs在疗效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兰索拉唑是新型质子泵抑制剂,通过抑制壁细胞膜上H?+-K+-ATP酶活性达到抑酸作用,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最有效手段。目前,国内外学者通过许多临床前期及临床实验证实,对于酸相关疾病,新一代PPIs兰索拉唑在抑制泌酸程度、起效时间、持续抑制胃酸分泌等方面较原有同类药物(奥美拉唑、泮托拉唑)更具优势。
本研究通过对兰索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发现,所用兰索拉唑与奥美拉唑均能有效治疗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且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对于第1日疼痛缓解率,兰索拉唑组明显优于奥美拉唑组,此结果与以往同类研究一致,证实了用药第1天兰索拉唑组的胃内pH值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奥美拉唑组。
此外,本研究发现:应用兰索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两组患者腹痛缓解情况未见显著性差异。
我们考虑有两方面因素:其一,由于胃酸的侵袭作用是十二指肠溃疡的首要致病原因,而在胃溃疡的发病因素中,黏膜防御力量削弱及幽门螺旋杆菌寄生起主要作用。因此,应用兰索拉唑进行抑酸治疗后,对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会优于对胃溃疡的疗效;其二,可能与我们所观察的病例数少有关。
兰索拉唑在修复溃疡、迅速缓解胃痛、消除反酸、嗳气、腹胀等伴随症状方面均有很好的疗效,且未现察到有不良反应,这为临床治疗消化性溃疡等酸相关性疾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综上所述,兰索拉唑及奥美拉唑均对消化性溃疡有较高的治愈率和症状缓解率,且耐受性好。与奥美拉唑相比,兰索拉唑能更迅速的缓解胃痛,尤其对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效果更明显。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