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坪县基度煤矿区岩浆岩侵入特征以及对煤层影响.docVIP

华坪县基度煤矿区岩浆岩侵入特征以及对煤层影响.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华坪县基度煤矿区岩浆岩侵入特征以及对煤层影响

华坪县基度煤矿区岩浆岩侵入特征以及对煤层影响摘 要:本文主要通过对研究区内侵入体岩体的规模、分布、主要岩石种类、以及对煤层、煤质的影响,分析岩浆岩和煤层位置关系分布、岩浆侵入的方向以及岩浆岩体的形态与煤层厚度的关系,揭示了由于岩浆岩的侵入,破坏了煤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以及对煤质的影响程度。 关键词:岩浆岩;岩性特征;分布规律;煤层影响程度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through research into the body of the rock mass scale, distribution, the main rock types, as well as their influence on coal seams and coal, analysis of magmatic rocks and coal seam position distribution, the direction of the magma intrusion and lava rock form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ickness of coal seam, and reveals the because the invasion of the magmatic rocks, destroy the continuity of coal seam and the integrity of coal quality and the influence degree. Keywords: magmatic rocks; Lithologic features; Distribution; Coal seam influence degree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矿区概况 (一)、地质特征 该区处于康滇古陆西侧,滇中坳陷北部华坪复背斜北缘。华坪复背斜次级褶皱发育,其轴向以北偏西向为主,向斜核部多为上三叠统大箐组地层,背斜核部最老地层一般为震旦系地层。基度煤矿区则位于华坪复背斜北缘的次级褶皱构造——嘎佐向斜东翼北段,并处于区域性推覆构造箐河断裂东侧。出露地层有泥盆系中上统石灰岩;二迭系下统粘土岩、灰岩,上统玄武岩;上三叠统大箐组。矿区褶曲和断层均少见,仅发育一条横向断层(F1),矿区南部发育嘎佐向斜。区内大箐组含煤岩系局部受岩浆侵入,并使部分可采煤层,破坏了煤层连续性,使煤层结构更为复杂,部分煤层变质为天然焦。为为摸清岩浆侵入的变化规律和岩浆对煤质破坏程度、及各种变质类型的煤在空间分布规律。本次对勘查区内岩浆的侵入情况进行了分析, 此研究可为进一步勘探和煤矿开发提供依据。 (二)、含煤建造演化与聚煤环境 基度煤矿区的含煤地层为大箐组第一段(T3dq1):矿区自早二叠世以后所处的扬子板块西部已处于活动带边缘,引起阳新海退,逐渐上升成陆,并伴随区域性大规模火山活动,峨眉山玄武岩在较大范围内广泛分布。随后即进入剥蚀期,而缺失P2、T1—2及T31--2沉积,峨眉山玄武岩则遭长期剥蚀而厚度不全,或局部剥蚀夷尽,并构成本区含煤沉积的基底。 直至晚三迭世晚期,本区随滇中晚三迭世地堑型聚煤盆地下沉而开始接受沉积,形成大箐组一段的含煤岩系(T3dq1)。 大箐组一段(T3dq1)沉积早期:沉积范围仅限于矿区5勘查线以南古剥蚀区的低凹地带。开始在古剥蚀面上普遍形成玄武岩、凝灰岩的风化残积层(或凝灰质泥岩),随即发展为河道及河泛泥炭沼泽沉积,形成M4和M4—1煤层。但早期成煤环境较差,地形起伏较大,地壳动荡频繁,成煤物质供应不充分,且聚煤范围狭窄,故煤层结构复杂,含夹矸层数较多。随后因地壳活动不均使古河道出口不畅,区内演变为深湖、浅湖泥质岩及滨湖砂泥岩沉积,沉积范围扩大到全矿区,并在滨湖泥炭沼泽带形成全区广泛分布且稳定性较好的M3煤层。 大箐组一段(T3dq1)沉积中期:开始由于地下岩浆活动剧烈,地壳因热隆而微弱上升,致使早期的湖泊沉积演化为河道及河泛沼泽砂泥质与煤线交互沉积。随后地下岩浆活动达到高潮,火山熔岩以裂隙式溢流于地表的河泛沼泽盆地中,安山岩岩体最厚达60余米,但分布面积仅限于矿区5~11勘查线间的局部地带。 大箐组一段(T3dq1)沉积晚期:火山活动结束后,区内处于宁静期,仍继续河道、河泛沼泽及泥炭沼泽沉积,并形成M2可采煤层。M2煤层沉积后,区内主要为活水沼泽盆地沉积,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与煤线交互沉积。岩石中植物根化石丰富,并见菱铁质结核,直至大箐组二段(T3dq2)下部的粗碎屑河道沉积开始为止。 可采煤层形成于河泛沉积的上部及滨湖泥炭沼泽带,以滨湖泥岩沼泽成煤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