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电视产业僵局之由来.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台湾电视产业僵局之由来

台湾电视产业僵局之由来对用户而言,看近百个频道,每个月花600元,似乎很划算。对各系统商、频道商来说,不费吹灰之力,每年都可以这块将近300亿的电视大餐中分食几千万到数亿元不等,何乐不为呢?而在“垄断”这顶保护伞下的坐地分银,已达到令人咋舌的程度。以唯一上市的系统商大丰有线为例,近三年的每股分红为4.23元、3.09元、4.01元,加在一起已超过本金。 多年来,所有的电视观众,几乎都被这个“吃到饱”所绑架,因为几乎没有竞争,最重要的观众收视权益,完全被漠视,因为横竖都有600元,所以大多数频道商不去想,观众想看什么?怎样制作更精品的节目?更别提投入巨资购买数字设备了。 这样一来,在全球争相进入数字电视之际,台湾电视产业被岛内媒体哀叹为至今还是一片数字荒漠。在数字媒体平台的争夺中,台湾完全缺席,在数字影音内容的制作上,台湾也没有角色。截至到去年年底为止,台湾的数字电视普及率只有6%,远远落后大陆的47%、更遑论香港的100%,在全球排名上位居末座,与柬埔寨差不多。 这就是自1993年台湾《有线电视法草案》公布以来,岛内电视产业的现状。 面对岛内电视节目质量始终停滞不前,观众真的喜欢“吃到饱”?还是因为没有选择,只能忍气吞声?岛内《今周刊》去年特别委托104人力银行,做了一个电视收视率满意度的调查,赫然发现,台湾的观众对这样的电视质量和环境,已经不满多年。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4%的受访者,对现有的电视节目质量感到可以,大多数则表示不满意,其中,又以对不断重播的节目、以及同质性过高最反感。此外,有将近八成的人对目前“600元吃到饱”的收费方式觉得不合理,愿意尝试新的方式,表示只要节目质量提高,愿意“400元只收看30个频道”,74%的人觉得,如果有新的媒体加入竞争,对提升节目质量一定有帮助。 调查列举了欧、美以及亚洲部分国家的电视产业现况,发现没有任何一家运营商采用“吃到饱”的方式,消费者拥有选择权。简单的说,可以依个人需求,选择20~30个最喜欢的频道,心甘情愿地去付费。 然而,在“吃到饱”紧箍咒之下的台湾,衍生电视怪象连连,其中最常见到的如下: 怪象一:一部电影重播800次 根据统计,以岛内五家综合台为例,人们每天收看的电视,至少有8~10小时是重播的节目,等于一天之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时段都在重播;而电影台的重播率更高,几乎接近百分之百,最有名的个例,就是周星驰主演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已经重播超过800次之多。(见表1) 另一常见的怪象,则是自制节目的制作成本不断压缩、再压缩,导致《二一00全民开讲》、《大话新闻》谈话类节目频频上镜,因为这种节目制作成本最低。据一位电视台主管透露,一般谈话类节目,若不请大牌艺人,一集大约10万元就可以搞定。 而在电视剧制作方面,以近年颇受欢迎的《康熙来了》为例,每集制作成本也不过为30万元,这个行情在岛内已属上乘。但是,与曾在市场上掀起一片哈韩风的韩国相比,就相差甚远了,在制作节目上,韩国单集电视剧花费平均为340万,而岛内投入最高的台视,单集一般也只在80万元左右。 怪象二:制作费相差悬殊 台湾节目节节败退 制作成本一降再降,连知名节目制作人王伟忠也忍不住在他的新书《不机车,很推车》里大叹,制作成本不断下滑,是导致电视节目越来越难看的关键。 他说过去在老三台的年代,制作成本高,他制作的春节特别节目里,可以请来大牌如林青霞,表演击大鼓等难得一见的精采画面,让他每次回到老家,总有人跟他大夸节目好看;但如今制作成本仅剩当时三分之一不到,质量的低落,当年的赞美声已经很多年没听过了。 他一针见血指出,电视台采购或制作成本低廉,是多年来台湾电视节目质量低落的主因。(见表2) 怪象三:中、日、韩剧播出量是台剧三倍 成本低廉的外购节目泛滥,则是另一怪象。因为平均外购节目成本每集只要10万元,且广告收益又好;结果是,岛内的自制节目一路下滑,以2009年为例,台湾各电视台播出的大陆与日、韩电视剧数,几乎是岛内自制三倍之多。以至于小朋友每天守在电视机前看《喜羊羊与灰太狼》,而父母在客厅看《蜗居》。 所以出现制播倒挂,倒不是岛内缺乏优秀的剧本及制片人,而是请不起演艺人员。岛内培养出来许多优秀的大明星,随着知名度的打开,酬金也就水涨船高,如F4之首的言承旭,就开出单集1万美元的价码,“按照台湾电视剧一集成本才80万元的平均行情,谁请得起?”最后的结果是,大明星随制作人出走,拍别人的剧本,领别人的酬劳去了。 在“吃到饱”的紧箍咒下,台湾电视节目陷入恶质、僵化的市场环境之中,而且还在继续沉沦,台湾的电视文化,在市场上的发言权,就像电视机上的音量一样,不断被转小。 在频道商、系统商长期的追求经济效益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