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语文高考诗歌鉴赏题特点探微[含练习题]...docVIP

湖南省语文高考诗歌鉴赏题特点探微[含练习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南省语文高考诗歌鉴赏题特点探微[含练习题]..

湖南省语文高考诗歌鉴赏题特点探微(含练习题) 湖南省邵东县第四中(422823)刘学兵 纵观近三年湖南省语文高考试题的诗歌鉴赏题,发现他有着区别于全国或其它省份诗歌鉴赏题的明显的特点,概括起来就是“比较阅读,适当引导”八个字。 如果将“比较”与“引导”进行组合,会出现在三种情况。一是只有引导,没有比较,比如2004年的高考试题。二是比较和引导同时现身于一题中,比如2005年和2006年的高考试题,而比较又可分为一首诗中的比较和几首诗的比较,这两年的试题都是两首诗的对比阅读,三是只有比较没有引导,当然,这一题型在湖南省高考试题中还没出现,但在其它省份或全国高考试题中已经出现过。 一、“比较阅读”与“适当引导”阐述 既然是“比较”就要有相同点和不同点。要准确的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首先要能明白比较的对象。就诗歌而言,比较的对象主要分为五大类:一是内容的比较,包括诗人的观点、情感等方面;一是表现手法;一是形象;一是语言;一结构。这五种对象中以内容和表现手法考试出现的频率比较高。 表现手法包括修辞手法(诗歌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双关、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互文、叠字、用典等等)、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以乐景写哀情,移情等等)、描写技巧(主要包括烘托、对比、虚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细节描写、色彩渲染、白描和工笔、观察角度的变化等等)。 命题者在诗歌鉴赏题中加入适当的引导有利于调动考生的阅读经验、触发其阅读联想,有利于考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对诗歌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这就适当的降低了难度;引导是一种示范,当然也就是一种限制或者说是约束,所以有些考生对这种题型总是不适应。 适当引导对考生有利也和弊,但利大于弊,所以我们在做题时要紧紧抓住这一有利的提示,为我们的作答创造有利条件。 一般说来,我们可以从引导语中发现两个有得有因素:一是句型尽量相同,个别词语都可以照帮照抄;二是可以从中找到比较的对象,比如,引导语中出现了表现手法,那么你的答案中肯定也要有表现手法,一但找准比较对象后,就紧紧围绕这一对象对内容进行仔细阅读,找出最终答案。 二、考题巧析 1、(湖南 2004年高考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根据提示,赏析第四句。 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这是一首颇具特色的听笙诗。笙是一种由多根簧管组成的乐器,其形参差如凤翼,其声清亮如凤鸣,故有“凤吹”之称。传说仙人王子乔亦好吹笙作凤鸣,此诗有以此相喻的意思。第一句,写宛如凤鸣的笙曲似从天而降,极言其超凡绝俗。“隔彩霞”三字,不直接描摹笙声,而说笙声来自彩霞之上,通过想象中的奏乐环境之美,烘托出笙乐的明丽绚烂。第二句,紧承上句,写诗人对笙声实际来源的悬想揣问。笙声奇妙,引得诗人寻声暗问。这一句不仅点了题,同时也间接地表现了笙乐的吸引力。第三句,承第二句而来,但诗情产生了跌宕。一墙之隔,竟无法逾越,咫尺天涯,顿生“天上人间”的怅惘和更加强烈的憧憬,从而激发更为绚丽的幻想。第四句,写诗人寻访不得之后的想象;与首句呼应,仍然从奏乐环境着笔;通过花的繁盛烂漫,写出乐声的明丽、热烈、欢快;一个“疑”字,写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觉;以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通感),别具一格。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牡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1)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 (2)两诗都写到了山。李诗曰青山留人,是面对群山阻隔欲归不能的自我安慰。诗人运用拟人和象征手法,抒发了看似平静超然,实则深沉悲凉的情感。??两诗都着一望字引领全篇收束全篇(1)柳诗之望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多的思念,更表选了对京华亲故一为援手的急切期待。 (2)柳诗曰尖山似剑,表达的是在草木变衰的秋天,思念家国愁肠如割的痛楚。诗人在运用比喻手法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直接抒技了奔进而出的强烈感情。 三、好题精练 1.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剑客贾岛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马诗李贺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注释] 房星,星宿名,《晋书天文志》载:“房四星,亦曰天驷,为天马,主车驾。房星明,则王者明。” 这两首诗都通过巧妙的艺术构思,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将内心的情感和思想融入到鲜明的形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