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8个业振兴方案.doc

  1. 1、本文档共7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武汉8个业振兴方案

武汉市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 2 武汉市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 13 武汉市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 22 武汉市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 29 武汉市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 35 武汉市船舶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 46 武汉市轻工纺织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 54 武汉市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 62 武汉市人民政府文件《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电子信息等8个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的通知》(武政〔2009〕45号) 各区人民政府, 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经研究,现将武汉市电子信息等8个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〇九年七月二十七日 《武汉市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加速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对实现我市“工业强市”目标、转变发展方式、拉动经济增长、增加社会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依据国家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特制订本实施方案。方案实施期为2009~2011年。 一、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十一五”以来,我市电子信息产业连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2008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含软件、信息服务、信息技术应用等服务业)实现销售收入 806.4亿元,2005—2008年,年均增长25% 。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额达 139.6亿元,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29.3% 。目前,我市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掌握了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全球第二大光纤光缆制造基地,中国最大的光电器件生产基地,“武汉·中国光谷”已经成为中国光电子产业的重要支撑。 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国内经济发展放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产业整体增速下滑,企业融资难度加大,部分企业经营出现较大困难,12英寸芯片和富士康等重大项目投资、量产计划推迟。2009年一季度,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出口交货值25.57亿元,同比减少29.9% 。前20位出口企业有近半(如武汉唯冠,瀚宇冠捷、冠捷显示)出口额锐减,反映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市电子信息产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预计2009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整体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此次金融危机也暴露出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一是产业规模偏小,没有百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支撑,规模效益不明显;二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少,参与国际竞争的程度不高;三是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支持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还不完善;四是投融资环境相对发达地区较差,高技术风险投资机制亟待完善。 在看到危机和困难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国家出台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必将对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起到明显的指导和促进作用。从我市自身而言,当前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为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大发展搭建了重要的平台;二是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和“企业服务年”、“大企业直通车”等具体举措,为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积极开拓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三是我市电子信息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期,大项目纷纷启动,产业链不断完善,配套环境逐步优化,有利于在金融危机大环境下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 二、产业调整和振兴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转变的主线,坚持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相结合、坚持市场运作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吸收相结合,以加强信息技术应用为手段,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以提高产业集聚度为目标,推动武汉电子信息产业带、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以培育龙头企业为重点,推动具有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大型企业和集团发展;以自主创新为突破口,推动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在化解危机的同时实现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二)总体目标 1.保稳定、促增长,产业规模实现快速提升到2011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含软件、信息服务、信息技术应用等服务业)销售收入达到1500亿元,年均增长23% ;培育年产值过100亿元的企业2—3家,过50亿元的企业达到5—8家,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25—30家。2.调结构、抓创新,产业竞争力得到明显增强到2011年,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收入在电子信息产业中的比重由2008年的20% 提高到23.4% 。骨干企业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培育3—5个具有国际地位的知名品牌。产业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企业技术研发能力明显增强,电子信息领域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20% 以上。重点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优势产业技术水平接近国际同期水平

文档评论(0)

14441686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