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选修二学案1中国的区域差异地理环境的.doc

高中地理选修二学案1中国的区域差异地理环境的.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地理选修二学案1中国的区域差异地理环境的

高中地理选修二 (学案) 第一单元 中国的区域差异 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原理: 要点: 1.地理环境的特性: 性、 性 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①是某地地理环境组成的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②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的变化。 3.地理环境差异性是指一个地域的地理环境与其它地域地理环境的差异,①是地带性差异,②是非地带性差异。 4.地带性差异有三种: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 二、本单元要记住: 1.东部经济地带 优势:农业、工业、交通、科技、城市、对外开放。 不足:能源原材料不足、污染严重、水资源不足。 发展方向:充分发展沿海地区的优势对外开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农业,充分发挥技术创新优势发展高科技产业。 2.中西部地区 优势:能源、原材料优势, 不足:基础落后,水平较低,交通落后,生态问题严重。 发展中要注意的问题: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改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水利、交通,巩固发展农业和旅游业。 3.为什么要进行西部大开发? 将西部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为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资源能源;缩小东西部的经济差距。 4.如何进行西部大开发? ①加强东西部的交流(劳动、能源密集型工业转移到西部),②国家在投资、税收方面支持,③抓好基础建设和生态建设,④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如特色农业、旅游业等)。 第三单元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 一、区别 1.黄土高原是怎样形成的? ①内力作用:地质历史时期,这一地区地壳上升运动形成高原(海拔约1000米); ②外力作用:偏北风携带的风沙在此减速沉降,在高原上形成(约100多米深的)黄土。 2.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是怎样形成的? 流水作用侵蚀而成的。 二、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为何脆弱? ①黄土高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因为本地处于平原向高原、沿海向内陆、湿润向干旱、森林向草原、农业向牧业等的过渡地带。 ②黄土高原的环境遭到破坏后不易恢复。 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原因:降水集中(7、8月);土质疏松;透水性差。 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轮荒)耕作;开矿。 四、水土流失保持的基本措施 ①压缩农业用地;②扩大林草种植面积;③压缩载畜量;④矿区复垦。 五、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方法 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 方法:保塬、护坡、固沟。 第四单元 西北荒漠化的防治 一、荒漠化的成因 自然原因:(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降水少;沙质地表;大风天数多。 人为原因:过度樵采、放牧、开垦; 二、荒漠化发展 ①半干旱的农垦区周围,土地荒漠化呈斑点状分布和发展; ②半干旱的草原牧区:斑点状分布; ③干旱绿洲边缘:呈环状分布; ④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地区,下游出现荒漠化。 三、治沙措施 ①恢复植被(如三北防护林);②小流域综合治理;③工程固沙(如草方格固沙)。 第五单元 河流的综合治理 一、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成因 自然原因:①亚热季风气候(梅雨)雨季时间长;降水量大。 ②干支流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洪水来量大; ③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河道弯曲,泄洪(排水)能力不畅。 人为原因:①植被破坏、开荒导致一方面河流泥沙淤积,泄洪能力降低;另一方面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 ②围湖造田、泥沙淤积,湖泊缩小,调节洪峰能力削弱。 二、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 ①防洪:控制上游来水、来沙,削减下游洪峰。 ②发电:缓解华中和华东地区的能源紧张;清洁的水电替代火电可减少东部的环境污染。 ③航运:改善川江航道,险滩淹没,航道加深加宽;水流变缓;促进东西部物资流通。 ④还有供水、灌溉、调水、水产养殖。旅游等功能。 三、库区开发性移民的开发途径: ①调整产业结构,开发大农业,如开发林果业。 ②开发三峡工程的相关产业,如加工业、建材业、旅游业和服务业等。 ③加强与东部地区的经济联系,如东部地区将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向本地转移。 四、三峡工程的环境效应 有利:①减轻洪水对中下游的洪涝灾害; ②减轻洞庭湖的泥沙淤积; ③有利于中下游血吸虫病的防治; ④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 ⑤调节局部地区的气候。 不利:①水库蓄水淹没耕地; ②移民工程量大; ③库区可能诱发滑坡、地震等地质灾害; ④库尾泥沙淤积加重; ⑤对自然景观和库区文物影响大。 第六单元 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的治理 一、黄淮海平原的地理环境 ①地形:三部分组成:西部山前缓斜平原、中部冲积低平原、东部滨海平原。 ②气候:春旱多风沙、气温年较差大、夏季降水集中。 ③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 ④土壤:黄土,土质较好。 ⑤水文:河流含沙量大,径流季节变化明显。 ⑥农业:后备耕地不足,中低产田多。 二、低湿地的治理与开发 1.低湿地特点:地势低平、渍涝严重、土壤较好。 2.治理模式:——鱼塘台田模式 挖鱼塘——养鱼养鸭 筑台田——种粮、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