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慢性荨麻疹部分发病机制临床进展.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慢性荨麻疹部分发病机制临床进展

慢性荨麻疹部分发病机制临床进展【摘要】 慢性荨麻疹属于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反复性发作的一种过敏性疾病,主要发病原因除释放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还能够使IgE及其受体的自身抗体FcεRI所引起Thl/Th2细胞亚群失衡和自身免疫反应及其炎症递质白三烯释放,致使后续出现炎症反应等。出现异常的免疫反应后,会对单纯用抗组胺药物治疗难度较大的慢性荨麻疹,提供出更多的治疗靶位。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反复性发作;过敏性疾病;靶位 慢性荨麻疹的患者会常常找不到病因,不定时地在其身上、脸上或者四肢出现一块块红肿,并且很痒的皮疹块,会越抓越痒、越抓越肿[1]。发作的次数从每天数次直到数天一次不等。慢性荨麻疹的发病原因可能是因为肥大细胞或者嗜碱性粒细胞对某些释放的介质比较敏感,而内源性的刺激持续或者反复性的诱导介质的释放,同时慢性荨麻疹不是因为急性荨麻疹的反复发作而产生,可能是一种原发性的缺陷表现[2]。本文对慢性荨麻疹的部分发病机制的临床进展进行探讨,望寻求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更好治疗方法,现报告如下:1 致病原因 慢性荨麻疹比较常见的发病原因有:食物,一般以鱼、虾、蛋类最为常见,其次是由于某种香料、调味品也可导致;还有一些药物也可引起慢性荨麻疹的发生,例如青霉素、痢特灵以及血清疫苗等药物是通过免疫机制而导致荨麻疹的发生,而药物阿司匹林、吗啡、维生素B1等组胺释放物药物,可以使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而导致荨麻疹[3];还有感染,主要包括病毒、细菌感染、真菌及寄生虫感染等也可导致慢性荨麻疹的发生;还有动物以及植物等因素,例如因为昆虫的叮咬或者由于吸入了花粉、羽毛和皮屑等;以及一些物理因素,例如冷、热、强日光、摩擦或者压力等都可以导致慢性荨麻疹的发生;此外还有胃肠疾病、代谢障碍性疾病、内分泌障碍疾病以及精神因素等因素都可以导致慢性荨麻疹[4]。可见导致慢性荨麻疹的因素很多,要从这些众多因素中寻找荨麻疹的发病机制十分困难,下面介绍已经掌握或者了解的部分发病机制。2 发病机制 2.1 Th1、Th2失衡学说 人体内的Th细胞根据其分泌的细胞因子谱不同,一般可以划分成Thl、Th2、Th0三大类。其中Thl细胞主要分泌IL-2和IL-12及IFN-γ等细胞因子,主要起到介导细胞免疫和炎症免疫以及迟发型超敏的反应[5]。而Th2细胞主要分泌的是IL-1、IL-4、IL-8和IL-10以及IL-13等细胞因子,主要起到刺激B细胞的增生和产生抗体以及介导体液的免疫作用。同时Thl细胞所分泌的IL-2和IFN-γ可以促进Th0细胞向Thl细胞的分化。Th2细胞所分泌的IL-4可以促进Th0细胞向Th2细胞的分化。这两者可以通过分泌细胞因子来进行交叉性调节。已经有多项的实验证实,当慢性荨麻疹患者体内的Th2反应占到优势时,增多的Th2会通过以下途径来诱导慢性荨麻疹的发生,Thl细胞所产生的IFN-γ和Th2细胞产生的IL-4进行相互的拮抗,抑制患者体内的IgE生成。经Piconi等研究表明,当患者血清中的IFN-γ表达出现降低时,IL-4会出现升高,所以Th2的活化水平会高于Thl,这样会使患者体内生成的IgE明显增加,而增强Ⅰ型超敏反应,进而导致慢性荨麻疹发生。经Young[6]等在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皮损处进行组织活检时发现,患者局部的IL-4、5和IFN-γ出现增高,将这些变化和抗原诱导患者的皮肤迟发相反应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两者免疫变化十分相似。同时人类的肥大细胞表面上,有很多不同的细胞表面结构,这些结构作为人体各种免疫调节的配体靶结构,除最具特征性的IgE受体之外,还有部分细胞因子受体,例如IL-4受体以及黏附分子的受体等,而肥大细胞生长和分化会受到许多细胞因子的调节。在非IgE依赖性的慢性荨麻疹中,Th2细胞可以直接通过分泌IL-4和IL-10等细胞因子来促进肥大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并且释放出现组胺,进而导致风团的出现。 2.2 中枢系统学说 在临床研究中我们发现部分患者在每次发病前都有精神因素的影响,所以很有的学者认为慢性荨麻疹的发生和迁延不愈可能和患者本身的精神焦虑和抑郁等心理症有直接关系。P物质广泛的存在于人体的中枢以及外周神经系统,其也可以刺激肥大细胞脱颗粒而使其释放组胺,并且P物质可以直接的作用于人体的血管,使血管的舒张性、通透性明显增加,进而可能导致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皮损发生或者加重[7]。同时降钙素相关基因肽为一种感觉神经肽,是个P物质共存的。有研究结果显示慢性荨麻疹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相比,慢性荨麻疹患者在注射降钙素相关基因肽后所导致风团的症状严重、持续时间加长。同时人体在其紧张和焦虑等不良状态刺激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可以导致β内啡肽的释放,可以调节诱导人体淋巴细胞免疫反应。 2.3 遗传学说 临床研究总结,很多慢性荨麻疹患者都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