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铜街重庆现代第一街如烟往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打铜街重庆现代第一街如烟往事

打铜街重庆现代第一街如烟往事 《重庆地名志》记载,重庆是座因商业而兴的城市和物资贸易市场,不少街名是以手工业、商业、服务业以及行帮作坊、商肆店铺来命名的,打铜街就是这其中最为著名的街道之一。 这是段不足400米的斜坡,约8米宽,倾斜不下30度,横切新华路连接陕西路,上世纪40年代初,大作家朱自清坐黄包车下打铜街,曾被这条陡峭的街道惊出一身冷汗,他在《重庆行记》里写道:“从前黄包车下打铜街那个坡,却真有惊人的着儿,车夫身子向后微仰,两手紧压着车把,不拉车而让车子推着走,脚底下不由自主的忽紧忽慢,看去有时好像不点地似的,但是一个不小心,压不住车把,车子会翻过去,那时真的是脚不点地了,这够险的。” 平日里寻访打铜街,只需沿新华路上行,顺着小什字,经过罗汉寺往东水门方向便可到达。 因铜得名,灯水两相望 自清代开始,重庆城的铜匠们便带着铸铜工具,三三两两的来到打铜街,打铜街的名字由此被叫响。在这条街道最辉煌的时候,街道两旁的铜器店不下百家,整夜可闻打铜声。住在这条街上的孩子们,都喜欢拣些打铜掉下的边角料当玩具,后来越攒越多,竟可以拿去打个洗脸盆。时临冬季,许多无家可归的人到了晚上都聚到打铜街过夜,因为打铜铺灶堂的火光永不熄灭。 打铜街亦是重庆第一条安装路灯的街道。重庆市区在使用电力照明之前,均使用植物油灯照明,夜间行路则用灯笼、火把、纤藤竿、松节棒等,城市街坊挂“号灯”,官邸豪门挂“宫灯”,来去行人借光照路。1921年,重庆商务督办公署委托烛川电灯公司,在打铜街、陕西街、小什字等主要街道安装路灯百余盏,这便是重庆路灯之始。提起当年路灯安装的情景,许多老人们都记忆犹新,通电那天异常热闹,人们都跑来看稀奇,火炮满街鸣响,从街头到街尾,路灯一盏盏的亮起来,看热闹的人们全都欢呼雀跃起来。从此以后,每到夜晚,即便屋中不点灯,打铜街却依然家家亮堂,人们把门窗打开,借着屋外的路灯照明,免费享受路灯所带来的便利。 到了“陪都”时期,打铜街街道两侧竖杆子、牵线、将路灯悬吊马路中央。每每微风吹来,路灯前摇后摆。由于路灯下多为闹市街区,性格幽默的重庆人则称晚上闲逛为“灯儿晃”。从此,“灯儿晃”成为一句著名的言子儿传遍川渝。截至1936年,重庆全城有400条街道安装了路灯,总数达到1338盏,打铜街被赞誉为重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第一街”。 上世纪初,重庆城基本格局已经定型,从东水门码头上岸,经陕西路穿过打铜街到新华路,重庆城戛然而止,打铜街俨然成为了重庆上下半城的分水岭。作为长江上游赫赫有名的水码头,重庆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城市商业是从码头兴起的,所以当年的打铜街远比都邮街(现在的解放碑)有名气。大大小小的商人经过打铜街,将自己的商品运到水码头,通过货船运出;同时又将买进的货物途经打铜街运回。在一张开埠前夕的重庆地图上,打铜街的地名已经赫然在列,她见证着重庆水码头的繁荣。直到上世纪30年代,重庆上半城的开发初具规模,商家开始大量远离码头,各类商业作坊繁荣起来,贯通上下半城的打铜街才被赋予了新的使命。 盛于乱世,歌舞醉升平 舞厅和银行似乎是民国时期最有故事的地方,60多年前,穿着马甲扎着领结的服务生们就在打铜街上著名的圆圆舞厅内进进出出,浓妆艳抹的舞娘成群结队,只要舞厅的大门一开,街道上都能听到音乐声。 圆圆舞厅建于1945年,《一双绣花鞋》的作者况浩文曾写到此地,圆圆舞厅是重庆陪都时期的夜生活地标之一,当年的他还是穷学生,只记得舞厅里传出的音乐有《夜上海》、《假正经》、《真善美》等等。根据资料记载,圆圆舞厅当时主要是达官贵人和美国大兵光顾之处,平民百姓没资格也不敢进去,因为圆圆舞厅的老板跟特务头子戴笠交情匪浅。据说戴笠当时欲在重庆布下天罗地网,圆圆、皇后等多家舞厅便是军统大特务许忠五所开,服务员和舞女得搜集客人材料,向军统提供情报。解放后,圆圆舞厅变为民居,分配给市民们居住,后因其价值有限,未被列为文物保护,加之房屋破旧,政府便在旧城改造时将其拆除,而位于打铜街的川康银行和交通银行旧址等建筑,则保留了下来。 若问如今的打铜街上谁是当仁不让的明星,这两栋银行首当其冲。交通银行作为民国时期的国家银行,其旧址今日被改造成了建设银行,同时也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而与之相邻的川康平民商业银行的旧址,则被改造成了邮政局。在陪都时期的建筑中,这两栋楼可称得上保存完好,特别是交通银行旧址,其外立面精致繁复、大气高贵,整栋楼脱颖而出,楼上特有的欧式建筑符号,洋溢着西洋式的怀旧色彩。行走于此,恍若时光倒流,让人不禁同两栋楼并肩而立,追忆起民国时期打铜街的一段段金融传奇。 漫步于打铜街,耳边仿佛还能听到金属的撞击声和铜匠的吆喝声,视野中西洋式的楼宇一角和蓝天相互辉映,迎面而来的小贩挑着担子悠闲地走在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