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缦古乐谱校释.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操缦古乐谱校释

目 錄: 敕 文……3 總論:樂以人聲為主……3 古傳諸般操縵……4 論學樂自庚歌始……7 論學樂先學操縵……18 論學操縵捷徑法……18 論雅琴只按十徽……19 論古人非弦不歌,非歌不弦……19 論操縵失傳遂至雅樂失傳……20 論先學詩樂而後經義益明……20 論琴瑟先儒舊用管色定弦……20 論黃弦不可彈……23 論定弦必須吹笙……24 論學歌詩六般樂器不可缺……25 論士大夫學樂八音不求備……27 敕 鄭氏子載堉: 爾能非道不處,惟義是循。故遜王爵,至勤屢疏,敦複倫序,克振綱常,朕心嘉悅。茲特賜,敕旌獎,給祿建坊,以示優賢之義。仍令有司辦。送彩幣羊酒,以為諸藩矜。(…)【以上神宗敕文與戴念祖先生所提及之內容有異,但此處差異並不影響對全書的閱讀。由於本電子檔采自早稻田大學文庫掃描,不知何故如此。抑或當初裝訂之時便有漏頁。具體出處如下:《清.順治.河南通志》卷三十五《藝文》。可細查之。】 總論:樂以人聲為主(此乃一書要,是故大書之。) 廖道南曰:“《易》曰:‘雷出地奮,豫。’” 先王以作樂崇德。夫雷也者,運天地之元氣以鼓萬物之出機者也。知雷之元氣之所以發,則知樂之元聲之所以宣矣。 舜命夔曰:“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我太祖高皇帝論,侍臣熊鼎曰:“樂以人聲為主,人聲和則八音諧矣!”斯訓也,即舜命夔意也!萬古不易之定論也!李文察曰:“即書之言觀之,永,其聲氣之元乎!”蓋“永”乃人心之中聲也,誠亦有據人自不察之耳。 蓋志微焦殺固不能永,而粗曆猛憤亦不能永。必心平氣和,不疾不徐,不剛不柔,然後始有永聲。永聲,乃人心純陽之氣發而為純陽之聲。然是永聲亦未易得,必養之深,煉之熟,識之精,然後有之。養不深則無永之氣,煉不熟則無永之力,識不精則無永之辨。三者備,始可以言永矣! 歌到有永處,則天地之氣已在我矣!故曰:“直己而陳德焉,動己而天地應焉,星辰理焉,四時和焉,萬物育焉。” 或疑舜之命夔言樂之概。而聲之元、作樂之本未必在是。 夫制禮作樂,道統之傳,其本皆出於堯舜之世。其言也,辭簡而理盡,不容添一字。如添一字以制禮,則其所制者必非五典之禮。添一字以為道,則其所為者必非執中之道。添一字以言樂,則其所作者必非德音之樂。是故三本皆備。 于堯舜之世,于禮於道,人固本而述之。獨于樂以為概,而疑其本之不在是。何堯舜之世人獨詳于禮於道,而略于樂也耶? 蓋律呂者,樂之筌蹄。得魚者忘筌,得獸者忘蹄。得樂者亦可以忘律呂。非律呂無以正樂之聲,滯律呂無以得樂之意。得意在律呂前,制律在得意後。故自古一聖人作,必有一代之樂。律呂未必親傳,傳其理耳。異代制樂,萬代同理。非得其意能之乎?故曰:“識禮樂之情者能作。” 興樂,君子未考律呂,先得律意。意得則律呂亦得。 謹按:樂以人聲為主,故先永而後律。永者,聲氣之元,樂之本也。律者,和聲而已,樂之末也。歌不永言,聲不依永,臣父患之! 表章操縵者,遵聖諭及舜典之定論故也。 操縵古樂譜 (雜篇申明上文,叮嚀反覆之意,故不厭其文義重出)【此或另有句讀】 鄭世子,臣 載堉編述 古傳諸般操縵 琴以本律散聲為正,實音應者為應,散聲和者為和。 瑟以本律大弦為正,左手小弦為應,右手大指隔八為和。 譜曰: 《得道仙翁 巳下 》琴家調弦譜,即古操縵也,非禮勿視。已下,蓋取古語,擬寫弦音而已。 【已下,大下也,聲濁也。已上,大上也、聲清也。】 右操縵二段各三句,共計三十二字。 此與前譜大同小異,無兮字有斷句。 此亦有斷句之操縵。 操縵指法或添或減,或斷或連。千變萬化,板眼不差,皆操縵也。 《周禮》所謂“六樂聲音之節” 。《儀禮》所謂“間若一”者,重節。《禮記》所謂“樂也者,節也” 。君子無節不作。古人所重在節奏,即今俗呼板眼者是也。 臣謹按:操縵,蓋曲名。操之為言,持也。縵之為言,緩也。操持歌聲,令極慢緩。 《虞書》所謂“歌永言,聲依永”是也。人心無所養,豈能永言哉?《樂記》所謂“和順積中而英華髮外,惟樂不可以為偽” 。以永言試驗則所養可知真偽。其能隱乎?養性情致中和,其綱要在此也。 人皆知歌永言而不知其節奏。苟無節奏,雖名為永,實非永也。 夫節奏者,俗呼板眼是也。先王雅樂或以鐘磬為節,或以盆缶為節,或以搏拊為節,或以舂牘為節。鄉飲鄉射,八音之器有其四焉:石音磬也,絲音瑟也,匏音笙也,革音鼓也。瑟與笙者,曲也。磬與鼓者,節也。《虞書》“擊石拊石,百獸率舞” 。《商頌》“既和且平,依我磬聲” 。《周禮》“鐘師掌金奏,磬師教縵樂” 。縵樂即操縵也。 臣聞宋儒張載曰:“古之樂,章只數句詩,不能成曲調。”此所以有弄有引。善歌者知如何為弄如何為引。又曰:“善歌者使人繼其聲。”言使其聲常從容有餘。朱熹亦曰:“古人詩,只一兩句便衍,得來長。”又曰:“竊疑古樂有倡有歎”。倡者發歌

文档评论(0)

3816976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