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个案社会工作
个案社会工作 教学目标 了解和掌握社会个案工作的涵义、认识个案工作在社会工作中的重要地位,重点掌握个案的危机介入模式、任务中心模式、“心理-社会”模式的理论基础、适用范围工作过程,并学会用不同模式处理实际问题。 一、社会个案工作的定义 个案社会工作是以个人和家庭为工作的入手点,通过建立一对一的专业工作关系,运用特定的知识和方法,帮助个人调动内在和外在的资源,解决社会适应方面的问题,使个人的社会生活更美满。 二、社会个案工作的应用领域和服务对象 1.个案社会工作的应用领域 (1)学校个案社会工作:关系、学习、生活困难、成长 (2)家庭个案社会工作:亲子、婚姻关系调整,解决困难 (3)儿童个案社会工作:预防和治疗 (4) 老年人个案社会工作:心理、经济、照顾 (5)医疗卫生个案杜会工作:医患关系、人际关系心理问题和经济问题 (6)社会福利个案社会工作:贫困问题的缓解 (7)矫治个案社会工作:服刑人员、吸毒人员等的教育。 2.个案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 按照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简称NASW)的规定,社会工作的基本宗旨是促进人类的幸福,并协助人们满足基本需求,特别是满足弱势、受压迫和穷人的需要。 个案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包括所有需要帮助的人,尤其是弱势人群。 三、个案工作的特点和功能 什么是人在情境中? “人在情境中”(person-in-situation)是个案工作一个重要的原则,认为个人和他所处的环境处在多重的互动中,因此个案工作的目的是致力于促进当事人的人际关系和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减低和解决个人和环境之间的失衡问题。 “人在情境中”提醒社会工作者,在确认当事人的问题的时候,要将问题放在一个大环境中考虑,只有了解当事人所处的环境对其生活的影响,才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个人的问题以及问题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最重要的是不要把个人的问题仅仅归结为个人的问题。 问题、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如有一位将近50岁的下岗的单亲妈妈,她最大的困难在于没有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由于自己的学历不高,没有一技之长,因此只能找一些工资很低的工作,无力支付孩子高中阶段的教育经费,生活十分艰难。 如果我们想解决这个单亲妈妈的问题,怎么做? 显然,单纯的心理辅导是不够的,还需要很多环境中的资源支持以及潜在的环境改变。 从个人层面,需要提供心理辅导,协助她提升自信,从心理上给予支持。 同时需要所在的社区的各种服务,如提供针对这个人群的再就业培训以及再就业机会。 政策支持,如社会福利政策中针对这种家庭有一些特殊的福利保障政策,有针对贫困单亲母亲的福利保障金,社区学校教育中有为这种家境的孩子提供减免学费的优惠政策。 我们发现,解决单亲妈妈的问题,需要将单亲妈妈放在一个环境中,利用环境的资源为单亲妈妈提供支持和帮助,也要倡导政策的改变,改善面临同样问题的单亲家庭。 尽管环境对个人有很大的影响力,需要强调的是,环境只有通过个人的接受和理解才可以对个人有影响力,所以你要知道环境实际上有三种:实际的环境、当事人理解的环境以及社会工作者理解的环境。 学习活动 分析一下,下列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1、农民的贫困问题 2、拐卖妇女儿童的问题 3、大学毕业生择业难的问题 4、独生子女的问题。 第二节 社会个案工作的理论模式 一、危机干预模式(crisis intervention) 二、任务中心模式(Task-Centered Approach) 三、心理社会治疗法(Psychosocial Therapy) 四、行为治疗法(Behavioural Therapy) (一)危机干预模式概述 危机干预模式是针对危机状况下的个人、家庭或团体所进行的一种短期治疗过程和工作模式。近40年来,危机干预模式在国外有了很大发展,成为自杀企图者以及遭受严重心理创伤者的一种有效的心理社会干预方法。它强调干预的时间紧迫性和干预的效果,尽可能地在短时间内采用有效应付策略,帮助人恢复已失去平衡的心理状态。 1、产生和发展 危机干预模式的研究和应用最早始于1943年埃里克·林德曼(Erich Linderman)对美国波士顿火灾难民及死亡者家属的适应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林德曼发现:每个人的生命历程中都会遇到他觉得危险的情况而产生情绪危机,并且每个人都需要一段时间去接受和适应这个情况。 1946年,林德曼提出了“危机干预” 概念。他们认为,压力、紧张及情绪的调节与危机有很大关系。 20世纪40年代,美国军事精神医学开始兴起,主要研究作战军人的危机状态与适应方式。50年代,心理学家法巴路(N.Farberow)和史尼曼(E.shneNmas)开始了预防自杀的研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