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B0X07基因和A1103基因的删除对布鲁菌M28强毒株毒力的影响.doc
B0X07基因和A1103基因的删除对布鲁菌M28强毒株毒力的影响
第一章 绪论
1.1布鲁氏菌概述
布氏杆菌(Brucella)为革兰氏阴性菌,兼性厌氧,胞内寄生,为球杆状或短棒状。可形成荚膜,无芽孢,无鞭毛,难以着色,姬姆萨染色成紫色(Alton, et al. 1988)。本菌为兼性厌氧型,对O2、CO2、pH、温度、营养物质等培养环境要求高,最佳培养温度为37℃,在不适环境中培养科形成荚膜。该菌根据细菌表面LPS结构的完整程度、菌落形态、生长特性可分为光滑型和粗糙型,在一定条件下,光滑型和粗糙型可以相互转变。用1permil;吖啶橙可以鉴定细菌表型(Bricker, et al. 2000)。布鲁氏菌菌分为9个种:马耳他种布氏杆菌( B. melitensis)、流产布氏杆菌( B.abortus)、猪种布氏杆菌( B.suis)、绵羊种布氏杆菌( B.ovis)、沙林鼠种布氏杆菌( B.neotomae)、犬种布氏杆菌( B .canis)。马耳他中布鲁氏菌分为三个生物型,流产布鲁氏菌分为9个生物型,猪布鲁氏菌分为5个生物型(Corbel, et al. 1997)。布鲁氏菌能够引起流产和不育的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病,这种细菌产生典型的毒力因子,其成功在各种宿主细胞之中生存和复制的能力决定了其病原性。布鲁氏菌在胚胎滋养层细胞中的广泛复制能力与其在自然宿主中的生殖道致病力有关,并且在巨噬细胞中的持久感染力导致了其在自然宿主的中的长期感染,这也是布鲁氏菌在人畜感染中的一个重要的标志(Pappas, et al. 2006)。布鲁氏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是一种世界广泛存在的能够引起重大经济损失的致病菌。布鲁氏菌B. abortus能够引起绵羊和山羊体内的流产和不育,B.suis能够引起猪的流产和不育,人类可能会经过患病动物或者其产品,被布鲁氏菌感染后能够获得一种以发热和严重虚弱症状的疾病,称作布鲁氏菌病或者松弛热(Young, et al. 1989)。自然疫源性的人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布鲁氏菌对食用动物的感染一种以成功的净化程序得到有效控制(Boschiroli,et al. 2001)。
1.2布鲁氏菌胞内生存机制
布鲁氏菌生长在哺乳动物宿主细胞中,在外界自然环境中难以生存。尽管许多文献称之为兼性胞内菌,一般称之为兼性胞内胞外寄生菌(Moreno, et al. 2002)。布鲁氏菌在人工培养基中可以进行培养。布鲁氏菌主要在自然宿主中的哺乳动物细胞中进行生长繁殖,其与专业和非专业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其对于宿主的感染效果(Roop, et al. 2004)。研究表明,布鲁氏菌菌株与专业巨噬细胞的互相作用决定了其能够产生长期甚至终生感染的能力(K hler, et al. 1996)。布鲁氏菌在细胞内部是以一种壁龛结构存在,为其在细胞内的生存提供了安全场所,使其能够保护这些细菌防止其受到抗体或者补体的清除。在诸如脾脏和肝脏等网状内皮系统形成的局部病灶也有助于长期感染的维持(Moreno, et al. 2004)。布鲁氏菌与巨噬细胞西湖作用的一个典型特征是,实验证明,这种细菌在巨噬细胞内部能够阻止巨噬细胞的坏死(Gross,et al. 2000)。这种特性使得布鲁氏菌延长了其在安全场所里的寿命。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巨噬细胞的持续感染和布鲁氏菌菌株的毒力因子之间的关系被认为是决定布鲁氏菌病原性的关键(Liautard, et al. 1996)。然而,最近研究表明,另外一种专业吞噬细胞在布鲁氏菌感染的病原性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尤其是与其它胞内寄生菌相比,布鲁氏菌能够在人类或者鼠树突状细胞中生长繁殖(Billard, et al. 2005)。奇怪的是,布鲁氏菌在这些宿主细胞中的生长,能够有效抑制这些细胞的成熟(Sallusto, et al. 1994)。树突状细胞在宿主的免疫反应中起到重要的抗原呈递作用(Banchereau, et al. 1998),所以,布鲁氏菌这种抑制这些细胞成熟的能力使得其能够逃避宿主的免疫系统的清除作用。正如巨噬细胞的作用一样,树突状细胞能够保护布鲁氏菌不受宿主免疫成分的损伤,并且,对布鲁氏菌在宿主体内的传播起到了一定的媒介作用。
第二章 M28强毒株B0107基因和A1103基因缺失对菌株毒力的影响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布鲁氏菌小鼠体内毒力评估试验均在生物安全 P3 实验室进行。布鲁氏菌固体培养基为TSA ( Bioscience-Cloech公司)、0.1 % 酵母浸出物(Bioscience-Cloech 公司)、浓度分别为 50ug/mL 和 100ug/mL 卡那霉素(Sigma)和氨苄青霉素。试剂:TSB(BD 公司)、酵母浸出物(Bioscien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