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铁机》为自己工作

成就事业就得享受被利用 ——[梁芷媚] 梁芷媚 资深企业管理顾问,富二代教育训练专家,多家媒体专栏作家, 服务过的境内外企业机构超过200家。 广州人,1984年从广州执信中学考取深圳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就职于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总经理办公室负责公关宣传,1994年担任东井(天津)实业公司总经理,1996年担任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广州分公司营业区总监,1998年开始为企业提供培训、咨询,至今为止,服务过的客户有香港怡和集团、神州速码广州公司、TCL、烟台东方电子、湖北百科药业等上百家国内外企业,国内不少媒体转载其发表的数十篇有影响力的文章。现担任多家企业的常年顾问。 Vincent毕业于名牌大学,求职简历投了无数,却回音寥寥,好不容易有几次面试机会却因竞争者过多败下阵来,应验了“毕业等于失业”的诅咒,加上经济拮据,很是郁闷。 Vincent见到我的时候已经失业一年多了。他含着泪光跟我解说毕业后的生存状态,解释中途在一些小公司零星做过一阵,但很快离开的原因。 Vincent像是问我,又像是问自己:求职的路怎么那么难呢? 这让我想起80年代初在中国社会引起巨大反响的“潘晓”的信:人生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 青年的困惑总是打上年代的烙印。 把自己当商品 我把里面的道理跟Vincent讲了一遍,Vincent Vincent说,那段日子很开心,觉得自己进了那家公司学到很多东西,真的就把自己当商品,通过工作来提升自己的卖点。 付出太多,工资却太低 过了大半年,Vincent来找我,说有点想辞职了。原因是自己干了很多很多,为公司做了很多贡献,老板却没有给相应公平合理的报酬。 ??? 我问Vincent:这大半年你学到的东西多吗?(很多!)还有东西学吗?(应该还有吧,公司发展倒是挺快的,就是收入太低) 我问Vincent一个老掉牙的问题:怎么理解“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Vincent:付出多少,应该收获多少,做了多少事,就应该有相应的报酬(而且是即时的,至少是很快的,这才叫公平,对吗?) 我想语出惊人(Vincent):一个堂堂大学生,计算能力还比不过不识字的农民!(啊……?) 天底下所有农民都知道,要想有收获,前期总得经历播种、耕耘的阶段,只有付出,颗粒全无,而且这个过程总是很漫长;只有到了收获的季节,才能做到,小小付出,大大回报。 你羡慕那些成功的老板,却很少去探究这些老板在成功之前付出了多少 打工者下班后的时间基本就属于自己,买菜做饭看电视玩游戏,而成功之前的老板可能做梦都在想着怎样做事、生存。 他们付出巨大精力,好像自己的整个生命都献给了企业,同时忧虑重重,因为公司常常缺乏维持生存的经济基础,他们投资的钱,可能颗粒全无。那种身心疲惫不是打工者可以体会的。 人生是很公平的,要想成大事,前期通常是十分耕耘,没有三分收获,只要积累到一定时候,才有可能三分耕耘,十分收获,拉平了可能还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b 什么是打工心态?就是善于算计,看到没有收获的事情打死也不肯干,结果到死也没多大收获。很多人计较着工作上的付出收获,结果生活中也一样的,连买个菜也需要跟小贩斤斤计较。 评估一份工作,不能光看工资福利这类显性价值,也要看是否有助于能力提升,这是隐性价值。 职业生涯的初级阶段,显性价值不可能太多,所以也不是特别重要,相反是隐形价值——提升赚钱的能力最重要。 不要指望工作几年内能发财,但要指望工作几年多积累点发财能力。 隐形价值积累到一定时候,自然会兑现成显性价值(哪怕你的老板不兑现,竞争对手也会兑现的) 一个人在企业里做得比较顺手,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发展空间也蛮大,如果因为一点小钱就离开,就像好不容易进入了一个顺畅的轨道,却嘎然而止,不一定是聪明的选择。 以上的道理其实并不是我的发明,而是老师当年教育我的说法。 我年轻的时候总是觉得自己盖世才华,遇人不淑,不知天高地厚到令人发指。这些年每每遇到心高气傲的年轻人,总喜欢在心里跟当年的自己PK一下,似乎还未逢对手,我想我可以担当八、九十年代“心高气傲、眼高手低”人群的形象代言人。(我应付傲气的人蛮有一套的,所谓“以毒攻毒”,供笑!) 幸运的是我在大学毕业前夕遇到老师,每当想不通就去找老师哭诉。 我的老师常常语出惊人(“人与人的差别比人与狗的大”就是她说的)。 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对商业还很不习惯,痛恨尔虞我诈,“利用他人”似乎是一个贬义词,老师却说:成就事业就得享受被人利用。 老师常说的一句话:年青人,只要累不垮就要拼命做。 现在我也是常用老师的话来要求学生。 记得刚毕业那年我特别郁闷,工作枯燥、重复、琐碎,老师静静地听我痛陈种种不如意后,没有跟我讲大道理,而是给我讲了一则关于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的速记员的故事,对我触动很大。 拿破仑希尔的速记员的故事 拿破仑希尔成名后,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