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 01 16 泥河湾盆地建树考古里程碑的先驱最后修改稿
泥河湾盆地建树考古里程碑的先驱
卫奇 2012-1-16
泥河湾盆地,桑干河盆地是一面积9000平方公里。
科学研究表明,泥河湾盆地,英人巴尔博(George B. Barbour,1890-1977)(émile Licent, 1876-1952)Pierre Teilhard de Chardin,1981-1955)等研究,计有化石哺乳动物6目37种。从此,泥河湾便作为科学术语走向世界,名扬全球。
目前,在泥河湾盆地发现100多个哺乳动物化石种类和大约100处古人类活动遗,其中属于下更新统旧石器时代遗址或地点40处,最老的已经追索到了Matuyama负磁极向期距今177-195万年前的Olduvai正磁极向亚时段。2011年,美国印安纳大学石器时代研究所Nicholas Toth评介:泥河湾盆地是真正的东方之奥杜威峡谷。德日进渴望找到最后的三趾马经常喝泥河湾湖水时在中国存在人类的直接证据,并指出“桑干河的《基底》更新世” “归属于这个关键时期,即我们不知道是否人类已经生活过,但我们知道人类可能存在”。他沙沟中采集到的一件多面体石块法国史前学家步日耶(A. Henri Breuil)这是一件具有初步手斧特征的石块,L’Anthropoloqie)杂志第45卷。然而,德日进以不好排除非人工作用因素持否定态度,他希望由今后的发现得以证实
1926年德日进在下沙沟发现的“石器”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裴文中曾经指出:北京人之石器实已相当进步,决非石器之最原始者。泥河湾之碎石,上有打击之痕迹,将来或可能有大量更早的石器之发见,只要有泥河湾期的堆积,即有发见之可能。王建根据北京人及其文化性质推断,北京人之前中国有人类及其文化存在,泥河湾期的地层里人类泥河湾盆地的旧石器遗迹是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原太原工作站王择义等首先发现的1963年,王择义根据西安矿业学院阎嘉祺提供的线索,率领他的部下尤玉柱、王向前和武文杰在泥河湾盆地西南端山西朔州调查发现了峙峪遗址。他们首先把泥河湾盆地的历史推进到了旧石器时代。
王择义(1905-1979)
王择义,山西垣曲古城人,1951年开始从事文物考古和古脊椎动物学的研究,曾担任双古所太原工作站副站长和中国科学院山西分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室副主任等职他采集大量脊椎动物化石,还发现许多旧石器地点丁村遗址
1963年王择义等发现的峙峪遗址
1964年,北京大学地质地理学系夏正楷在泥河湾盆地为毕业论文收集资料,虎头梁发现鱼化石送到双古所鉴定。1965年受双古所委派,率领王向前和武文杰到虎头梁采集鱼化石,同时发现一具披毛犀头骨化石。他们的考察在当地一个老汉儿,手拿拐棍儿,拐棍儿往哪里一杵,哪里就有龙骨。他虎头梁村王文全和王明堂一把火石,期望的石器,而且是细石器。王择义将虎头梁发现的材料全部运到双古所研究。
1965年王择义等发现的虎头梁65039地点(于家沟)
王择义等在虎头梁遗址从地层中发现两件细石核,虽然标本较小,但学术价值却非常重大,因为这是首次从地层里出土的细石器。此前,在东亚地区曾经有过中美、中瑞和中苏三次大规模的国际性科学考察活动,踏遍了中国内蒙古和新疆以及蒙古国的广大地区,耗费大量人力、财力和时间,尽管从地表采集到大量细石器,但始终找不到地层根据,致使有关的研究工作陷入了长期的困惑。然而,王择义等在原生地层中找到了细石器,半个多世纪细石器困,1972年,盖培带领卫奇对王择义发现的虎头梁石器发掘,同时在相关地貌部位的地层中又发现处细石器地点。虎头梁的发现,在中国考古学界引起了特别的关注,裴文中在他的弟子安志敏和邱中郎的陪同下两次到虎头梁视察发掘工作和地层。
盖培翻开中国100万年前的历史
1972年,盖培根据陈贵喜和李福英提供的线索,在泥河湾村西北侧上沙嘴发掘出一具完整的纳玛象头骨化石(现在展示在石家庄河北省博物馆),更重要的是在象头下面的砾石层中捕获一件石制品(双古所标本编号:P7601)。经研究,这是一件单台面多片疤石核,它的一端至少可以观察到剥落石片的3个片疤。
盖培,原籍山东莱阳,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家。在虎头梁石器研究中,创建了“阳原石核”及其“阳原工艺”。在执笔撰写的峙峪遗址研究报告中,提出了细石器华北起源说。在为裴文中撰写的《从古文化及古生物上看中日的古交通》文章中将中国与日本的文化交流推进到1万多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将石器作为路标跟踪,摸索到中国和美国远古文化的联系。他在虎头梁遗址73101地点的平面布方发掘方法,受到了裴文中和张光直的高度赞赏。盖培开展旧石器考古调查,采用放飞方法,即雇用特定民工到指定区域独自完成调查,后人称之为“盖氏调查法”。此方法在泥河湾盆地培养了一批农民业余旧石器考古调查技工,他们为后来的河北、三峡、山西、北京、宁夏、江苏和河南等地旧石器时代考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