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代婚仪的再检讨.doc
唐代婚仪的再检讨
唐代婚姻礼俗是涉及唐人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前辈学者对此有过不少研究,已故赵守俨先生《唐代婚姻礼俗考略》[①]和周一良先生《敦煌写本书仪中所见的唐代婚丧礼俗》[②]两文,尤结合传世史料和敦煌书仪,对婚礼方式、仪程作过详细的考论。鉴于此,笔者在撰写《唐礼摭遗》一书讨论婚礼时,大多也只是重复前人之说。近日在读书和向前人学习的过程中,却发现某些细节和相关程式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唐人虽然套用古婚姻“六礼”的名目,实际不过吸收汉魏以来大家制度,并以现实生活中的内容相比附杂糅之,从而简化步骤并形成自身的特色。故是文名以“再检讨”,是想就这些问题再提出一些看法以作补充。
一、通婚函书与纳采
婚礼古名“六礼”,即《仪礼·士婚礼》疏所说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是婚事进行过程中的六个程式。按照礼经规定,在行六礼之前应先遣媒人通辞,称为“下达”[③],获得准许后才能依此程式按部就班地进行。六礼各有不同作用,据《艺文类聚》卷四○《礼部下·婚》引《郑氏婚礼谒文》采用较通俗的解释说:“纳采,始相与言语,采择可否之时。问名,谓问女名,将归卜之也。纳吉,谓归卜吉,往告之也。纳征,用束帛,征,成也。请期,谓吉日将[至?],亲迎谓成礼也。”尽管说得不够清楚,但总的看来不过是婚姻之家从初达成协定后不断往来接触,直至婚姻完成的一些名目。且六礼虽始终被列入历代朝廷正礼,在后世看来却并不完全实用,所以有些便不免空存其名,有些却被充实以不同内容,书仪中的通婚书便是其中之一。
通婚书又称通婚函书,在赵守俨先生的文章中曾经有过介绍,并认为颇似后世的庚贴,但对其与古婚姻六礼的关系语焉未详。敦煌书仪中出现的通婚书,其具体样式如P.3442杜友晋《吉凶书仪》所示:
通婚书 皆两纸真书,往来并以函封。(内左右名白书,亦云号,亦云次第娘,所以敬礼。)
月日,名顿首顿首。阔叙既久,(未久,虽近。)倾属良深。(若未相识云;藉甚徽猷,每深倾属。)孟春犹寒,体履如何?愿馆舍清休。名诸疹少理,言展未即,惟增翘轸。愿敬德 厚,谨遣白书不具。姓名顿首顿首。
名白:名第某息某乙,(弟云弟某乙,侄云 弟〔第?〕某兄弟某子。〕未有伉俪。承贤若干女(妹侄孙随言之。)令淑[有闻?],愿托高媛,谨因姓某官位,敢以礼〔请〕。姓名白。
相对通婚书,女家也有答婚书(或称答婚函书)与之对应:
月日,名顿首顿首:乖展稍久,倾仰唯积。辱某月日书,用慰延伫。(若未相识云,久藉甚德,音问批展,忽辱荣问,慰沃逾深。)孟春犹寒,体内何如?愿馆舍休宜,名诸疹弊,言叙尚余,唯增眷仰。愿敬重。谨还白书不具。姓名顿首顿首。
名白:第某女(妹侄孙 )随言之)四德无闻,未闲礼则;承贤某息(随来书。)顾存姻好,不敢敬违。(亦云不敢承命,又云敬承来命。)姓名白。
通婚书从内容而言即是求婚书,所说“皆两纸真书,往来并以函封”,据赵和平指出,乃是采用月日在前,一书两纸,每纸都有开头和结尾的复书形式。答婚书亦然,其两纸之分即依上分段所示。赵守俨先生指出,通婚书“一幅是男方家长给女方家长通问候的短函,另附别纸,才是婚礼的主体”;是非常正确的。但之所以这样做却是礼仪格式的要求。据同是杜氏所作的《新定书仪镜》引卢藏用《仪例一卷》说明,“古今书仪皆有单复两体”,但唐朝经过改革,只有“通婚[书]和重丧吊答量留复体”。相对于一书一纸、月日一般放在后面的单书,以真书也即楷书书写、有着函封的婚书采用复体形式显然是为了表示尊敬和郑重。后来吉凶复书的形式越来越少,唐后期婚书仪也常常改用单体,如P.3502晚唐《新集诸家九族尊卑书仪》。但只是去掉两纸中间的尾语和开头,词句略简单一些,基本层次和内容并没有变,这样寒暄和求婚答婚实际也就和到了一起。
婚书往来的措辞自然都要用敬语,而且要用对等的关系。例如通婚书的信封封题写成“郡姓名白书 谨谨通某姓位公”两行,其“郡姓名白书”下,还注明“若尊前人,即云某郡官姓名”。前人是指收书人即女方家长,郡指郡望,意思是说,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男方家长不但要称自己的郡望,还要加上官名。这样官族并重,一方面与称对方“姓位(官位)公”相当,一方面也表示自己身份配得上对方,给了对方足够的面子。但是答婚书却在封题“某官郡姓名白答 谨谨还某姓位公阁下封”的“某官郡姓名白答”下,注明“前人卑不用某官”,这个前人自然是指原来求婚的男方,意思是如果男方家长官小或无官,女方家长不能自署官名,以免显得以势压人。这样的署名方式除了刻意尊重对方外,似乎也暗含着门当户对的意思。
通婚书之所以又称函书是因为有木质的“函”作包装,且其规格很不寻常。P.2646张敖《新集吉凶书仪》称通婚书“切须好纸,谨楷书,紧卷于函中。函用梓木、黄杨木、楠木等为之。函长一尺二寸(象八寸弟子),函阔一寸二分(象十二时),函板厚二分(象二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动手改造Ibatis,使其支持文件系统存储数据列之看我如何给ResultMap增加属性.doc
- 动物检验检疫证明.doc
- 助孕胶囊对多囊卵巢大鼠卵巢组织白血病抑制因子表达的影响.doc
- 劳动争议调解法仲裁法的评述.doc
- 劳拉·泰森:全球经济复苏正在放缓.doc
- 包你大开眼界看一看真正标准化机房.doc
- 包头无线数字电视网络的组成及其应用.doc
- 包容和顺—一由太极拳集体练习而感悟到的中国传统文化理念正统.doc
- 包装工程专业的英文自我介绍.doc
- 化工工艺专业毕业生自荐书.doc
- 利率债2025年下半年投资策略报告:大浪难寻,细浪掘金.docx
- 外研版八年级上册 Unit 5 单元测试卷 新版 2025年新外研版八年级上册.docx
- 2025年中国发电机电压调节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推板样板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蓄冷液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前景与投资研究报告2025-2028版.docx
- 2025年中国酚醛泡沫树脂数据监测报告.docx
- 外研版八年级上册 Unit 5 单元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新版 2025年新外研版八年级上册.docx
- 电机生产线项目项目建议书(参考模板).docx
- 2025年中国立式塑料注射成形机数据监测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糠酸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