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业家人力资本与企业产权安排的实证研究.pdf

业家人力资本与企业产权安排的实证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企业家人力资本与企业产权安排的实证研究∗ 张斌 兰玉杰 内容摘要:企业产权制度安排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内容,企业家人力资本与企业产权安排 的不同模式和相机治理直接影响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受激励水平、程度和企业治理效率。本文 以40 家国有高科技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企业家人力资本与企业产权安排进行了实证分析。 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国有高科技上市公司企业家人力资本分享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只是 部分地实现了对应安排。 关键词:企业家人力资本 企业产权 剩余控制权 剩余索取权 实证研究 一、引 言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家人力资本以其产权特性必然要求参与企业产权分配,采用何种 企业产权安排制度才能更好的对企业家人力资本进行激励和约束一直是研究者所关注的焦 点。企业家人力资本对企业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分享程度和模式已成为实证研究的重 点。国外研究者一般比较关注对不同模式及其与企业产权效率的实证分析(Demsetz 和Lehn, 1985;Core和Guay,1999;himelberg、Hubbard与Palia;1999;Sesil和Kroumova,2000; Frye,2001;Elli etal.,2002;Jorge G.Aseff和Manuel S.Santos,2005;S.S.Lam和B.F.Chng, 2006)。国内研究者大多以国有企业为实证研究对象探讨企业家人力资本与企业产权安排的 基本状况,研究者认为中国国有企业企业家人力资本基本实现了对企业剩余控制权的充分分 享,对剩余索取权的分享则是非常不足(费方域,1996;谢德仁,2001;孙永祥,2002;兰 玉杰,2004)。研究者还具体围绕企业家人力资本分享企业产权的不同模式进行了研究,如 王晋斌和李振中(1998)、黄劲松(2004)、刘国买(2004)等探讨了股票期权模式;魏刚(2000)、 张晖明和陈志广(2002)、周建波和孙菊生(2003)、胡铭(2003)、余鸿琳(2006)等探讨 了管理层持股模式;朱敏(2001)、骆正清、严瑞丽(2005)等探讨了年薪制模式。本文从 企业家人力资本与企业产权安排的视角通过指标构建和数理分析力图全面检验国有企业企 业家人力资本对企业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享的现状,以期对明晰国有企业产权提供理 ∗ 张斌,安徽财经大学政治学院企业文化研究所,邮政编码:233030 ,电子信箱:fengpo29@163.com;兰 玉杰,阜阳师范学院,邮政编码:236041 。本文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5JD630085 )、安徽 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70416248)、安徽财经大学青年科研项目(项目编号;ACKYQ0722 )的资助。 论借鉴。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描述 (一)研究方法 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实现与否最终要看剩余控制权的配置和执行情况,控制权配置的核心 原则是要与剩余收益的索取权相对应。因此,我们的实证思路是首先考察剩余控制权的分享 状况,然后考察剩余索取权的分享状况,最后把两者结合起来一并分析。具体使用方法是用 SPASS11.0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二)数据来源 ① 根据我国国企的具体情况以及与国际企业比较的需要,我们选择信息技术业和电子类 ② 上市公司为样本, 样本数据来源截至2005年12月30日在中国沪深两地上市公司(A股)年 报及龙语财经信息分析系统数据库,披露年报的地址是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官方网站。 按照国际通用的原则,排除ST和PT类公司,并且剔除其中指标信息不齐全和含有异常数据的 样本,最后确定有效样本40家。 (三)变量释义 ③ 1.剩余控制权 。剩余控制权安排的实质是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如何确定剩余控制权的 分配和归属问题。因此,我们从两个层面即企业家(总经理)和所有者(董事长)来进行实 证检验。采用以下指标来衡量:一是总经理持股水平,它反映了企业家人力资本所有者作为 资本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控制权程度;二是总经理是否兼任董事长或副董事长,它反映了企业 家人力资本所有者控制董事会以及对生产经营决策权控制的程度;三是总经理是否是董事会 成员,它反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