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某省铁路路网地质灾害敏感化评估.doc
某省铁路路网地质灾害敏感化评估
第1章绪论
1.1研究目的与意义
21世纪前20年是我国铁路事业发速发展的一个嶺峰时期,时速250公里、300公里、350公里的高速铁路,联结各地区的客运专线、城际铁路如雨后春夢般以其强大的生命力破竹而出。中国铁路以其发展速度快、系统技术全、集成能力强、运营里程长、建设规模大而享誉全世界。预计到2015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左右,其中西部铁路达到5万公里左右;建成4.5?5公里快速铁路网,包括高速铁路、客运专线、200公里时速客货混跑的区际大干线、城际铁路和西部地区工程复杂的160公里时速及以上铁路,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要达到50%和60%以上。届时,随着北京?上海、哈尔滨?大连、北京?石家庄、石家庄?武汉、广州?深圳、上海?杭州、南京?杭州、杭州?宁波、天津?秦皇岛、畔掉?合肥、厦门?深圳、汉口?宜昌、南京?安庆等高速铁路陆续建成通车,基本形成以四纵四横为主骨架的快速铁路网,我国的铁路路网将初具规模。不可否认,中国铁路近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同时建设速度过快带来的安全问题亦日趋突出。目前对铁路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上还未进行过系统全面的论证,尤其是对抗滑力和下滑力相衡处于临界点的土体。铁路的兴建势必对原临界土体进行扰动,从而引发新一轮地质灾害并进而引发次生灾害。若对这种地质灾害没有防范,就很容易对人身和关乎民生的基础设施构成威胁。本文的主要目的和意义在于用一个合理的模型竞争网络学习机制,以我国西南部的贵州省为工程实例,建立地质灾害敏感性区划图,按地质灾害的易发性程度对贵州省进行分区,结合贵州既有路网和规划路网,得出潜在的影响铁路安全的几个区域,进行风险评估,并对贵州省内各规划的铁路进行地质灾害防护级别的评定,以期在后期的修建过程中,能分级别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1 人工神经网络研究现状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是一种基于生理学、受启发于人的大脑的一种智能仿生模型,是由大量处理神经元互联组成的非线性大规模自适应动力学系统。它具有自组织、自适应和自学习能力。神经网络的研究和发展,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医学、心理学、工程科学都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神经网络的研究和发展有两次热潮m。第一次热潮在1943年?1969年,1943年,cCuloch和cClilland 编写了《并行分布处理》(PDPParallel DistributedProcessing) 一书,提出了多层网络的误差反馈算法(Back Propagation,简称BP网络),这种算法较好地解决了多层网络的学习问题,成了沿用至今的最典型的神经网络算法,从而将神经网络推向了新的研究高潮。1940年前,我国就已在神经网络课题方面进行了研究。国内首届神经网络大会是1990年12月在北京举行的,国内首个神经网络学会于1991年在南京成立,国内十五个一级学会共同制定了 863高技术研究计划,神经网络的研究被列入了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技预研基金。1992年中国神经网络委员会在北京承办了国际神经网络学术大会[3],此次大会受到国际神经网络学会、IEEE神经网络委员会等权威组织的鼎力支持,这标志着我国神经网络事业已首次大规模地步入了世界科学殿堂。目前已出现了数十种神经网络模型,它们分为数学模型和认知模型。数学模型有反馈神经网络、前馈神经网络和随机神经网络等。主要的认知模型有自适应理论(ART)、自组织特征映射模型(SOM)、遗传神经网络、径向基函数网络(RBF)、神经联想记忆和Hopfield网络以及人工神经网络与模糊系统的联系等。
第2章竞争学习机制
贵州地形与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加之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旱季灾害发生的概率相差甚远,同时,在季节交替的作用下,岩石破碎程度显著,大部分地区处于强风化带。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灾害频发。所有这些地质灾害致灾因子可以归为两类:内部因素和诱发因素。内部因素是指由于土体本身结构不稳定造成的失稳,如岩性特点、坡度因素等;诱发因素是指在原有稳定的土体上加一个扰动,使土体在外力作用下失稳。随着自然中人为活动的加剧,诱发因素越来越不可小觑,如地震诱发滑坡,在2008年的坟川大地震发生后至今,陆陆续续地发生了大量滑坡;又如水库诱发滑坡,长江三峡修建后,原武汉至宜昌段奔腾的水势被抬为持平,绝大部分地区水位上升,边坡在水中浸润程度加深,水在土体中起到润滑剂的作用,从而引发多处边坡失稳;甚至基础工程的建设,如公路和、铁路修筑与运营,也能扰动原有平衡状态的土体,对边坡造成破坏。本文研究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是滑坡,选择7个滑坡致灾因子:高程因素、岩性特点、降雨量、水系距离、构造线距离、岩溶密度、坡度因素。降雨量属于诱发因子,其他因子属于内部因子。其中贵州省岩性特点、岩溶密度等资料于国土资源部;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