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磷、钾对毛白杨无性系生长的影响.docVIP

氮、磷、钾对毛白杨无性系生长的影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氮、磷、钾对毛白杨无性系生长的影响.doc

  氮、磷、钾对毛白杨无性系生长的影响 赵 燕1,李彦娇2,李吉跃3,董雯怡4 (1. 河南科技大学林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3; 2. 平顶山学院低山丘陵区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河南 平顶山 467000;3.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广州 510642; 4.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 摘要:采用311-A最优混合设计,研究了氮、磷、钾不同配比对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杂种无性系S86号苗高和地径的影响,并建立了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施肥对苗木的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氮对于苗高的影响最大,磷对于地径的影响最大。苗高和地径随着氮、磷、钾施入水平的提高,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氮与磷的交互作用对地径的影响显著。经模型寻优,毛白杨杂种无性系S86号氮、磷、钾的最适施用量分别为326.55~367.24、175.20~201.90 和39.24~45.81 kg/hm2。 .jyqk(长)×3 m(宽)=18 m2,每个小区77株,小区间设隔离行,随机区组排列。试验设计如表1。 氮肥为N含量46%的尿素、磷肥为P2O5含量14%的过磷酸钙、钾肥为K2O含量50%的硫酸钾。根据毛白杨的需肥规律及肥料特性,于2009年5月和7月对毛白杨进行施肥,5月5日施肥时氮肥和钾肥分别施入全量的1/3,磷肥施入全量的1/2,其余的量7月3日施入。施肥采用沟施,在苗木两侧各开一条浅沟,施肥,覆土,及时灌水。 1.4 生长量的测定 分别于施肥前(2009年5月4日)及苗木停止生长后(2009年10月20日)用卷尺和游标卡尺测定每个试验小区40株苗木高和地径,计算小区平均苗高生长增量和地径生长增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肥配比对毛白杨无性系苗高的影响 通常苗木的叶量代表光合能力的强弱和蒸腾面积的大小,而苗高又能够反映叶量的多少,因此苗高可作为衡量苗木生长量的重要指标。 2.1.1 苗高增量回归模型的建立 由表2可知,不同施肥处理间的苗高增量达极显著水平(P<0.01),可以进行回归分析。 以苗高增量为目标函数, 编码值X1(N)、 X2(P2O5)、X3(K2O)为决策变量,建立三元二次回归方程: Y=297.270+10.898 X1+6.502 X2+3.062 X3-8.229 X12-6.221 X22-6.335 X32+3.093 X1X2+0.987 X1X3-3.865 X2X3 (1) 对回归方程进行显著性检验,F=17.427>F0.01(9,23)=3.3,复相关系数R=0.934,说明回归方程极显著,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拟合很好,对回归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得: t1=4.773**, t2=2.845**, t3=1.341,t11=3.678**,t22=2.781*,t33=2.262*,t12=1.355,t13=0.432,t23=1.693,t0.05(23)=2.069,t0.01(23)=2.807。 据上述t检验结果,X3、X1X2、X1X3、X2X3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说明钾和氮磷、磷钾、氮钾之间的交互作用对苗高没有产生本质影响。 采用无量纲线性代换求算回归方程的求算过程,偏回归系数已标准化,可直接从其绝对值的大小及t值的大小来判断各因变量对依变量的影响程度,从其符号的正负判断其作用的方向[9]。各因素的主效应包括一次项和二次项[10],可采用一次项来判断其大小次序。 通过对本试验苗高编码值回归的一次项偏回归系数绝对值的大小和t值的比较得出,在试验设计的范围内,氮、磷、钾均为正效应,各因子对苗高作用的大小为氮>磷>钾。 2.1.2 单因素对毛白杨苗高的效应分析 将三元二次回归方程3个因素中的2个采用降维法固定在“0”水平,从而得到各因素的一元二次回归子模型: 氮肥:Y=290.270+10.898 X1-8.229 X12 (2) 磷肥:Y=297.270+6.502 X2-6.221 X22 (3) 钾肥:Y=297.270++3.062 X3-6.335 X32 (4) 将式(2)、(3)、(4)的关系曲线绘图(图1),从图1可以看出,在设计的范围内氮、磷、钾的苗高效应趋势呈抛物线型,随着氮、磷、钾用量的增加,毛白杨的苗高均呈现出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低水平氮、磷、钾处理的苗高增幅较大。随着氮、磷、钾水平的增加,苗高增幅趋于平缓,达到苗高最大值后,随着氮、磷、钾水平继续增加,苗高开始呈现负效应,说明氮、磷、钾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毛白杨无性系S86号苗高的增长。 为求各单因素回归方程的极值点,令dY/dXi=0(i=1,2,3),得X1=0.662(相当于施N 349.41 kg/hm2)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