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时期敦煌地区教育消费探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宋时期敦煌地区教育消费探析.doc

唐宋时期敦煌地区教育消费探析   摘要:唐宋时期敦煌的教育体制大致有官学和私学两种, 官学指州、县学;私学指家学、义学、寺学等。官学主要进行的是儒家教育,为国家培育科举入仕的人才;私学则主要承担了敦煌地区启蒙教育与中等教育的任务。历史时期敦煌社会“人生仪礼”的核心是文化认同,而教育消费则是这种认同的外化形式之一。   关键词:唐宋时期;敦煌;教育消费   教育消费以获取知识、技能为主要目的,是精神生活消费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由受教育者或家庭以货币或实物为支付方式的消费,包括成人与未成人教育消费。教育消费是在一定物质基础上从事的消费行为,是消费结构中的发展消费部分,属于投资性消费。它具有启蒙、益智、教化、发展个性、提高素质等社会功能,是人口素质提高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动力。高明士先生认为,所谓唐五代宋初敦煌的教育,包括官、私学,官学指州、县学;私学指家学、义学、寺学等。[1]P232   唐宋时期敦煌的教育体制大致有官学和私学两种,私学主要承担了敦煌地区启蒙教育与中等教育的任务。唐代,有郡(州)学、郡(州)医学、县学,民间有义学。吐蕃占领时期及晚唐宋初,寺学发展,金光明、莲台、灵图、龙兴、净土、永安、三界、大云、显德、乾明诸寺皆有学。官学外,唐末至宋初又有伎术院。先后还有不少私办学塾,例如张球学、白侍郎学、范孔目学、李家学、就家学;又有巷社办的“社学”。学生的称谓有:官学生称学生、学士或上足子弟,寺学、私学、社学学生称义学生、学郎、学士郎或学仕郎。教学内容:童蒙学习《千字文》、《开蒙要训》,归义军时期又有《百家姓》、《太公家教》、《蒙求》;稍长学《孝经》、《论语》、《毛诗》、《左传》、《?Y梁传》、《尚书》、《礼记》等;专科教材:医学有医经、医论、方药、针灸、脉诀及医药文学等;伎术学有《葬经》、《宅经》、《灵棋经》、《易三备》、《走天图》、《算经》、《星占书》《七曜历书》等;公牍学有《兔园册府》、《记室备要》、《?k金》、“类书”、“书仪”以及“律”、“令”、“格”、“式”等;佛学教材包括佛家经律论以及佛教文学;蕃占之前,还有道学专业教育,蕃占以后,似被取消。此外蕃占之前还有《史记》、《汉书》、《楚辞》、《文选》、《唐诗选》等作为教材的。[2]P596   唐宋时期前期的教育以官学为主,教育消费也以官学消费为主。京师和地方皆有官置的学校,皇室及功臣子弟就读于京师学校,而敦煌地区的普通庶民子弟则在敦煌郡(州)学、县学内就读。关于唐宋时期敦煌官学的文献记载,如P.2005《沙州都督府图经》载曰:   1. 州学 右在城内,在州西三百步。其学院内,东厢有先圣   2. 太师苗(庙)堂,(堂)内有素(塑)先圣及   3. 先师颜子之像。春秋二时奠祭。   4. 县学 右在州学西连院。其院中,东厢有 先圣太师苗   5. 堂,(堂)内有素(塑)先圣及先师颜子之像。春   6. 秋二时奠祭。   7. 医学 右在州学院内。于北墙别构房宇安置。   P. 5034《沙州都督府图经》又云:   1. 一所县学右在县城内,在西南五十步。其(院中,东厢   2. 有先圣太师庙)堂,堂内有素(塑)   3.及先师(颜子之像)。(春秋二时奠祭)。   官学主要进行的是儒家教育,为国家培育科举入仕的人才。进入官学的学费,政府有明确规定,如神龙二年九月敕:“学生在学,各以长幼为序。初入学,皆行束修之礼,礼于师。国子太学,各绢三疋。四门学,绢二疋。俊士及律书算学。州县各绢一疋。皆有酒?T。其束修三分入博士,二分助教。”[3]敦煌官学属州、县学,依此每生各绢一匹。蕃占以后,敦煌的教育似逐渐转为以私学为主,教育消费也以私学消费为主。张、王、李、索、曹、令狐、?铩⒁醯榷?汉以来的敦煌大姓,唐以前就是人数占优势的姓氏,至开元时期仍在敦煌诸乡中占有人口数量上的优势。吐蕃占领时期和归义军统治时期,除了出现一些新的姓氏和家族外,原来的人口比例和姓氏分布并无大的变化,但由于中央权威日衰,至归义军时期,敦煌社会再次出现了豪族势力把握政局的局面。这些世家豪族为了保持其优越的地位,很重视对子女的家学教育投资。同样,出于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敦煌的一般百姓家庭也很注意对子女的家学教育消费。如P.2718《王梵志诗一卷》(首题)本言:“欲得儿孙孝,无过教及身,一朝千度打,有罪更须嗔。”S.5655《太公家教一卷》(尾题)云:“养子不教,费人衣食.……养男不教,为人养奴;养女不教,不如养猪。”P.2600《武王家教一卷》(首?},但??後又?T掉)亦言:“武王曰:“何名为一错?”太公曰:“养子不教为一错。”   但是对于男子与女子的教育,因不同的期许目标教育消费内容还是有所不同。如S.0479《太公家教一卷》言:   武王曰:“欲教子孙如之何?”太公答曰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