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海拔河?东山岛上“拉山网”.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和大海拔河?东山岛上“拉山网”.doc

和大海拔河?东山岛上“拉山网”   福建东山岛四面环海,有好几个绵长逶迤、风光旖旎的海湾,当地海边有原始的“钓”鱼法――拉山网,“和大海拔河”就是东山岛人民对拉山网的风趣说法。在使用铁壳渔轮驰骋“蓝色牧场”的当今,我国许多沿海地区早已不知何谓“拉山网”,而在东山岛,拉山网这种在海上撒网、在海滩收鱼的古老作业形式,如同每天的日出日落,年复一年传承下来。   拉山网,俗称“搬网”,缘起古代贫苦渔家造不起渔船,他们几户或十几户采取“合作制”,集资订造一艘舢舨船,就近在海边搬网捕鱼,均分渔获。史载,东山岛的搬网作业在明朝中叶开始出现,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它的来历在东山岛民间流传着一段悲惨的传说:从前有商人到南洋经商,途遇大风倾覆海中,被海浪冲到一个无人岛上,岛上一只颇通人性的母猩猩救了他,后来与商人结成夫妻,生下一个儿子。几年后的一天,一心想回家的商人抱着儿子在海边徘徊,忽见一艘船从岛边经过,商人连忙呼唤大船“救命!”并趁猩猩不在身边,急步涉水登船要逃离荒岛。这时,到山上采集野果回来的猩猩看到商人抱着儿子不辞而别,眼泪扑簌簌掉了下来,它赶紧下海抓住船帮,要同商人一起走。商人一时失去理智,拿起船上的斧头狠狠地剁断猩猩的手。猩猩大声哀叫,痛苦地掉进海里淹死。商人的儿子看到这令人断魂的一幕,吓得浑身颤抖。他长大后一直铭记着猩猩母亲的哺育之恩,凭着记忆雇渔民用船载着渔网到荒岛海边打捞猩母的骸骨,但是无论撒下多少次网都没有打捞到猩母的骸骨,而每次却捞起许多鱼虾,这件事让渔人受到启发。后来,他漂泊来到东山岛定居,便发明了“搬网”捕鱼作业,维持生计。此后,渔民竞相效仿,代代相传,使这种古老的捕鱼方式传承到今天。   困难年代的拉山网是男人们一件艰苦的体力劳动,那时人们缺吃少穿,拉山网有的就赤身裸体。由于吃不饱饭,营养不良,拉山网显得非常吃力。豁达洒脱的东山岛渔家人懂得如何舒缓紧张的神经。为了消除拉网的疲劳,他们时而用闽南语唱起浓郁海韵的《拉网歌》。古时候,不少拉网歌是渔家人自编自唱的苦水吐诉:“搬网不是好头路,行起路来倒退步。三餐只有番薯箍,晚上睡觉珍珠铺(沙滩)”、“正月借银,二月下神,三月网落水,四月搬水鬼,五月搬无,六月罔逃(得过且过),七月秋风起,八月无米煮,九月网上架,十月债主来讨债,十一月把债期缓一缓,十二月嫁妻卖儿还债不算晚。”物换星移,东山岛渔家人终于游离苦海,妇女们也加入拉山网行列。那粗犷的渔歌,抒情的节奏,伴着拉网的动作,伴着渔获的喜悦,表达出东山岛渔家的淳朴风情和时代风貌。   现在每年的夏秋季节,靠近海湾的梧龙、湖尾、南埔、东沈、马銮等乡村还保留着这一古老的渔业形式,保留着10多槽渔船和网具(每一槽就是一个20人左右的组合)。 每年农历三、六、九月,是丁香鱼旺发季节,故有“三六九饶”之说。渔民也开始做业了。   丁香鱼是东山岛上的著名特产,长寸把左右,味鲜美,体圆肉肥,洁白细嫩,晒干后一条条晶莹剔透。当地人习惯将它们烹饪成各种美味,而在东山岛的酒楼吃饭,菜还没上,就先上一碟丁香鱼让顾客尝鲜。海外华侨把丁香鱼视如“思乡鱼”!   做业开始,渔民选定海底平坦无礁石、潮水和缓鱼儿多的海域,然后,由两个渔民摇着小船,把一张长数百米的网具载到海中下网。小船在海面绕个大圈后又驶回来靠岸,这时,撒下的渔网犹如一个巨大的 U字,贴近海底,张开“大嘴”,网住洄游的鱼虾。一切布置停当,海滩上的渔民们分列两队。他们分别拉着连接海中渔网的缆绳,不紧不慢地拉网。两队人马各有10人左右,每人相隔三五步距离.左右错落分开。他们腰间无一例外扎着一条皮带或围巾,皮带上有一条几十厘米长的尼龙绳,顶端系着一块长十多厘米的厚竹片。拉网时,渔民们动作麻利地将竹片往缆绳一搭,竹片像会听话似地紧扣缆绳。然后,他们或两手紧握尼龙绳,或双手交叉在胸前,身体略向后倾斜,颇似拔河,运用脚力和体重在海滩倒退走。后头那个人倒走一段路程时,赶紧卸下扣在缆绳的竹片,走向最前头再拉,如此反复。放入大海的渔网吸了海水后变得很沉,加上海潮的阻力以及网内的渔获,使得渔民们拉网有如拉纤一样费劲,400米左右长的网绳,靠着一步一个脚印,那阵势和力道,就像在和大海拔河。没有体验拉山网的人,看拉山网的人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儿,似在倒走养生很轻松。当他们加入拉网行列,方知这简直是和大海在较劲。   拉山网看似简简单单,其实要讲究科学,拉网要协调,起网有诀窍。左右两条绳子拉曳的速度要配合默契,逐渐靠拢,若拉得太快太急,渔网会飘离海底,入网之鱼就会溜之大吉。将近一个钟头,渔网渐渐地露出海面,各种各样的鱼儿现于网中。这时,渔民会在海滩铺上一大块塑料彩条布,将渔获倒在上面。鲜活鱼货最为抢手,鱼货有时会以每网400元的价格预售给游客。运气好的游客,有的可以遇到沉甸甸的鱼货,甚至几条大鱼,物超所值,笑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