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烈度和烈度表.pdf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震烈度及烈度表 地震烈度概念的提出已有百余年历史。在 震工程发展初期, 震烈度表的编制是地震 工程研究的前沿领域; 震烈度评定曾对描述 震震害和 震作用、实施抗震设防和抗震救 灾发挥了作用。然而,伴随现代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人们愈发深刻认识到烈度所蕴含 的概念矛盾及其应用的局限性。 1.1 地震烈度和烈度表 地震烈度是对 震引起的地震动及其对人、人工结构、自然环 境影响的强弱程度的描述,不是一个物理量;它直接由 震造成的影响评定,但也间接反映了地震动本身的强烈程 度。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量度地震大小的震级,但一次 震的不同 点有不同的烈度值。 震烈度受震级、距离、 震源深度、 质构造、场 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 般情况下,震源附近的震中 区烈度最高,称为震中烈 度;震中烈度随震级增加而增大,震级相同时则震源深 1.1 地震烈度分布示意 度越浅震中烈度越大。距震源越远烈度越低。 1.1.1 烈度的起源和烈度表 由于缺乏观测仪器,人类早期对 震的考察只能采用宏观调 查方法。1564 年意大利 图绘制者伽斯塔尔第(J. Gastaldi )在 图 用各种颜色标注滨海阿尔 卑斯(Maritime Alps) 地震影响和破坏程度不同的 区,这是地震烈度概念和烈度分布图的雏形。 后人借鉴并改进了他的作法,规定了评定烈度的宏观破坏现象及烈度评定方法、称之为 震烈 度表。 17 世纪和18 世纪烈度曾以四度划分,1810 年出现了按照十度划分的烈度表。1874 年意大 利人罗西(M.S. de Rossi)编制了第一张有实用价值的地震烈度表,1881 年瑞士人佛瑞尔(F. A. Forel )也独立提出内容相似的烈度表,两人在 1883 年联名发表了Rossi-Forel (RF )烈度表, 将烈度从微震到大灾分为10 度,并用简明语言规定了评定烈度的宏观现象与相应的标志,这种 做法被广泛认同和采用。1904 年意大利人坎卡尼 (A. Cancani)将麦卡利烈度表的10 度细分为 12 度,试图根据烈度确定震中;他参考了米尔恩 (J. Milne )和大森房吉的研究成果,给出了对 应各烈度的加速度值,编制了麦卡利-坎卡尼 (Mercalli-Cancani)烈度表。1912 年德国人西贝尔 格 (A. Sieberg )综合分析前人工作,对Mercalli-Cancani 烈度表加以改进,至 1923 年形成了麦 卡利-坎卡尼-西贝尔格 (MCS )(Mercalli-Cancani-Sieberg )烈度表,该表补充了更多的宏观现象 和标志,注意到房屋结构强弱的区别,但也大大增加了烈度表的篇幅,但 用不便。 世界各国大都根据本国实际对烈度表进行适当简化和修改。1931 年美国人伍德 (H. O. Wood )和纽曼 (F. Newman )针对美国等实际情况,归纳了少量的典型宏观现象,简化了描述, 提出了修正的麦卡利烈度表,即Modifield Mercalli (MM )烈度表;他们认为规定对应不同烈度 的 震动物理量还不成熟,并去掉了相关内容。这个烈度表经过修改,而后在美国等国家广泛 应用,具有较大影响。 1952 年苏联麦德维捷夫 (S. V. Medvegev)对MCS 烈度表进行了改进,并采用弹性球面摆 的最大相对位移作为烈度参考指标编制烈度表,该烈度表于 1953 年采用。1964 年麦德维捷夫 又和德国人斯彭怀尔(W. Sponheuer ),捷克人卡尼克 (V. Karnik )共同编制了麦德维捷夫-斯彭 怀尔-卡尼克 (MSK)(Medvegev-Sponheuer-Karnik )烈度表,采用12 度划分,给出了对应不同 烈度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该烈度表为欧洲地震委员会推荐 用。 1998 年欧洲地震委员会发布欧洲 震烈度表。该烈度表认为地表破坏现象和影响因素复

文档评论(0)

006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