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师大有机化学讲义14章.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陕师大有机化学讲义14章

2. Friedlander 合成: 邻氨基苯甲醛或邻氨基芳酮与具有α-H的羰基化合物反应生成喹啉衍生物。 3. 异喹啉的合成 Bischler-Napieralski 合成法 1. 嘧啶的结构 嘧啶类衍生物在自然界分布很广,脲嘧啶、胞嘧啶、胸腺嘧啶是遗传物质核酸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 嘧啶、嘌呤 2. 嘌呤 嘌呤衍生物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 黄嘌呤存在于茶叶及动植物组织和人尿中 尿酸存在于鸟类及爬虫类的排泄物中,含量很多,人尿中也含少量。 * 痛风古称“王者之疾”、“帝王病”、“富贵病”,因为此症好发在达官贵人的身上,如元世祖忽必烈晚年就因饮酒过量而饱受痛风之苦,使他无法走路和骑马领兵上阵。而风湿则是贫者的关节炎。 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在他的《格言》中,他对痛风下了以下的结论:“太监不会得到痛风,女人在更年期以后才会得到痛风,男性在有性生活后才会得到痛风,痛风的发炎在发生后40天内就会消退,痛风在春秋两季较会发生。”。 有趣的一点是在历史上,患上痛风曾一度被认为是一种社会向往的疾病,因为只有达官贵人,有权有势的上流社会人士才有机会患上痛风。此外,亦有认为痛风的发作是可预防瘫痪和中风等更严重的疾病。 痛风(学名:metabolic arthritis)是一种因嘌呤代谢障碍,使尿酸累积而引起的疾病,属于关节炎的一种,又称代谢性关节炎。 黄嘌呤甲基衍生物,存在于茶叶、咖啡和可可中,有兴奋中枢作用,其中咖啡碱作用最强。 DNA 和RNA 中的两种重要碱基。 鸟嘌呤(G) 腺嘌呤(A) 咖啡碱、茶碱和可可碱 腺嘌呤和鸟嘌呤 五:生物碱 生物碱(Alkaloids):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一类含氮碱性有机物 大多有较复杂的环状结构,氮原子结合在环内;多呈碱性,可与酸成盐;多具有显著的生理活性。 特点 生物碱的分布及存在形式 生物碱主要分布于植物界,绝大多数存在于高等植物的双子叶植物中,已知存在于50多个科的120多个属中。 在植物体内,少数碱性极弱的生物碱以游离态存在,如酰胺类生物碱;有一定碱性的生物碱多以有机酸盐形式存在;少数以无机酸盐形式存在,如盐酸小檗碱、硫酸吗啡等。其它存在形式尚有N-氧化物、生物碱苷等。 * 生物碱的生物活性 生物碱多具有显著而特殊的生物活性。如吗啡、延胡索乙素具有镇痛作用;阿托品具有解痉作用;小檗碱、苦参生物碱、蝙蝠葛碱有抗菌消炎作用;利血平有降血压作用;麻黄碱有止咳平喘作用;奎宁有抗疟作用;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等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喜树碱、秋水仙碱、长春新碱、三尖杉碱、紫杉醇等有不同程度的抗癌作用等。 生物碱的生物合成 在生物碱的生物合成途径中,氨基酸是其初始物。主要有鸟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邻氨基苯甲酸、组氨酸等。 小檗碱 罂粟碱 吗啡 烟碱 麻黄碱 几种重要的生物碱 以下试剂可用于试管定性反应和作为平面色谱显色剂: 碘化铋钾(Dragendorff)试剂:KBiI4与生物碱反应生成橘红色至黄色无定形沉淀。 碘化汞钾(Mayer)试剂:K2HgI4与生物碱反应生成类白色沉淀。 硅钨酸(Bertrad)试剂:SiO2·12WO3·nH2O与生物碱反应生成类白色或淡黄色沉淀。 雷氏铵盐试剂:硫氰酸铬铵,NH4[Cr(NH3)2SCN)4]与季铵型生物碱反应生成红色沉淀或结晶。 生物碱的鉴别 咪唑分子间可形成氢键: 吡唑通过氢键可缔合成二聚体: 咪唑和吡唑具有较高的沸点 B. 亲电取代反应 唑类化合物的亲电取代反应 活性小于吡咯、呋喃和 噻吩。 C. 唑的互变异构 N-N(单键) N=N(双键) 5-甲基咪唑 4-甲基咪唑 4(5)-甲基咪唑 (因为4-甲基咪唑和5-甲基咪唑不可分离) 碱性: 脂肪胺>吡啶>芳香胺 一. 吡啶 1. 结构和物理性质 第三节 六元杂环化合物 无色有恶臭液体,与水及许多有机溶剂,如乙醇、 乙醚等混溶,是良好的溶剂。 吡啶氮上有一对电子未参与共轭,易接受质子, 具有碱性。 2. 化学性质 吡啶的亲电取代反应发生在3-或5-位,反应活性 类似于硝基苯 1. 亲电取代反应 中间体的稳定性 当吡啶环上连有供电子基团时,将有利于亲电取代反应的发生;反之,就更加难以进行亲电取代反应。 吡啶环的亲核取代反应主要发生在α-位和γ-位,被取 代的可以是氢原子,也可以是易于离去的基团。 2. 吡啶环上亲核取代反应 除吡啶环 2, 4, 6 位上卤素容易被亲核试剂取代外, 吡啶环2位的负氢离子也能被强亲核性试剂取代,同时 放出氢气。这类反应称齐齐巴宾(Chichibabin)反应。 3. 吡啶环上氮的碱性及亲核性 吡啶环上有供电子基时将使碱性增强。 pka 5.17 5.79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